java io系列13之 BufferedOutputStream(缓冲输出流)的认知、源码和示例

本文深入解析了BufferedOutputStream的工作原理及源码实现,并通过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该类及其主要方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本文摘抄至:skywang12345

摘要:介绍了 BufferedOutputStream的源码分析。通过小示例对API的使用。在数据不满 定义的缓冲区需要 flush(),当大于时则不进行 缓存的过程。

本章内容包括3个部分:BufferedOutputStream介绍,BufferedOutputStream源码,以及BufferedOutputStream使用示例。

BufferedOutputStream 介绍


BufferedOutputStream 是缓冲输出流。它继承于 FilterOutputStream。
BufferedOutputStream 的作用是为另一个输出流提供 “缓冲功能”。

BufferedOutputStream 函数列表

BufferedOutputStream(OutputStream out)
BufferedOutputStream(OutputStream out, int size)

synchronized void     close()
synchronized void     flush()
synchronized void     write(byte[] buffer, int offset, int length)
synchronized void     write(int oneByte)

BufferedOutputStream 源码分析(基于jdk1.7.40)

package java.io;

public
class BufferedOutputStream extends FilterOutputStream {
    // 保存“缓冲输出流”数据的字节数组
    protected byte buf[];

    // 缓冲中数据的大小
    protected int count;

    // 构造函数:新建字节数组大小为8192的“缓冲输出流”
    public BufferedOutputStream(OutputStream out) {
        this(out, 8192);
    }

    // 构造函数:新建字节数组大小为size的“缓冲输出流”
    public BufferedOutputStream(OutputStream out, int size) {
        super(out);
        if (size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Buffer size <= 0");
        }
        buf = new byte[size];
    }

    // 将缓冲数据都写入到输出流中
    private void flushBuffer() throws IOException {
        if (count > 0) {
            out.write(buf, 0, count);
            count = 0;
        }
    }

    // 将“数据b(转换成字节类型)”写入到输出流中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write(int b) throws IOException {
    // 若缓冲已满,则先将缓冲数据写入到输出流中。
        if (count >= buf.length) {
            flushBuffer();
        }
        // 将“数据b”写入到缓冲中
        buf[count++] = (byte)b;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write(byte b[], int off, int len) throws IOException {
    // 若“写入长度”大于“缓冲区大小”,则先将缓冲中的数据写入到输出流,然后直接将数组b写入到输出流中
        if (len >= buf.length) {

            flushBuffer();
            out.write(b, off, len);
            return;
        }
        // 若“剩余的缓冲空间 不足以 存储即将写入的数据”,则先将缓冲中的数据写入到输出流中
        if (len > buf.length - count) {
            flushBuffer();
        }
        System.arraycopy(b, off, buf, count, len);
        count += len;
    }

    // 将“缓冲数据”写入到输出流中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flush() throws IOException {
        flushBuffer();
        out.flush();
    }

}

说明:

BufferedOutputStream的源码非常简单,这里就BufferedOutputStream的思想进行简单说明:BufferedOutputStream通过字节数组来缓冲数据,当缓冲区满或者用户调用flush()函数时,它就会将缓冲区的数据写入到输出流中。

示例代码


关于BufferedOutputStream中API的详细用法,参考示例代码(BufferedOutputStreamTest.java):

public class BufferedOutputStreamTest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LEN = 5;
    // 对应英文字母“abcddefghijklmnopqrsttuvwxyz”
    private static final byte[] ArrayLetters = {
            0x61, 0x62, 0x63, 0x64, 0x65, 0x66, 0x67, 0x68, 0x69, 0x6A, 0x6B, 0x6C, 0x6D, 0x6E, 0x6F,
            0x70, 0x71, 0x72, 0x73, 0x74, 0x75, 0x76, 0x77, 0x78, 0x79, 0x7A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BufferedOutputStream() ;
    }

    private static void testBufferedOutputStream() {

        // 创建“文件输出流”对应的BufferedOutputStream
        // 它对应缓冲区的大小是16,即缓冲区的数据>=16时,会自动将缓冲区的内容写入到输出流。


        try {
            File file = new File("out.txt") ;
            OutputStream out = new  BufferedOutputStream(
                    new FileOutputStream(file),16) ;

            // 将ArrayLetters数组的前10个字节写入到输出流中
            out.write(ArrayLetters, 0, 10);
            // 将“换行符\n”写入到输出流中
            out.write('\n');

//          out.flush();

             readUserInput() ;

             out.close();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读取用户输入*/
    private static void readUserInput() {
         System.out.println("please input a text:");
         Scanner reader=new Scanner(System.in);
          // 等待一个输入
         String str = reader.next();
         System.out.printf("the input is : %s\n", str);
    }
}

运行结果:

生成文件“out.txt”,文件的内容是“abcdefghij”。

分步测试:
分别按照下面3种步骤测试程序,来查看缓冲区大小以及flush()的作用。

情况1:原始程序。

执行流程如下,

  1. 运行程序。在程序等待用户输入时,查看“out.txt”的文本内容;发现:内容为空。
  2. 运行程序。在用户输入之后,查看“out.txt”的文本内容;发现:内容为“abcdefghij”。

从中,我们发现(01)和(02)的结果不同;之所以(01)中的out.txt内容为空,是因为out.txt对应的缓冲区大小是16字节,而我们只写入了11个字节,所以,它不会执行清空缓冲操作(即,将缓冲数据写入到输出流中)。
而(02)对应out.txt的内容是“abcdefghij”,是因为执行了out.close(),它会关闭输出流;在关闭输出流之前,会将缓冲区的数据写入到输出流中。
注意:重新测试时,要先删除out.txt。

情况2:在readUserInput()前添加如下语句,

out.flush();

执行流程如下,这句话的作用,是将“缓冲区的内容”写入到输出流中。

  1. 运行程序。在程序等待用户输入时,查看“out.txt”的文本内容;发现:内容为“abcdefghij”。
  2. 运行程序。在用户输入之后,查看“out.txt”的文本内容;发现:内容为“abcdefghij”。

从中,我们发现(01)和(02)结果一样,对应out.txt的内容都是“abcdefghij”。这是因为执行了flush()操作,它的作用是将缓冲区的数据写入到输出流中。
注意:重新测试时,要先删除out.txt!

情况3:在readUserInput()前添加如下语句,

out.write(ArrayLetters, 0, 10);

修改为

out.write(ArrayLetters, 0, 20);

执行流程如下,

  1. 运行程序。在程序等待用户输入时,查看“out.txt”的文本内容;发现:内容为“abcdefghijklmnopqrst”(不含回车)。
  2. 运行程序。在用户输入之后,查看“out.txt”的文本内容;发现:内容为“abcdefghijklmnopqrst”(含回车)。

从中,我们发现(01)运行结果是“abcdefghijklmnopqrst”(不含回车)。这是因为,缓冲区的大小是16,而我们通过out.write(ArrayLetters, 0, 20)写入了20个字节,超过了缓冲区的大小;这时,会直接将全部的输入都写入都输出流中,而不经过缓冲区。

运行结果是“abcdefghijklmnopqrst”(含回车),这是因为执行out.close()时,将回车符号’\n’写入了输出流中。
注意:重新测试时,要先删除out.txt!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