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是STEAM课程最典型的特征之一。STEAM课程在学习任务或问题上的跨学科设计,能够让学生在更贴近真实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来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从而起到不同于单一学科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各学科的课程内容中,其实也不乏跨学科、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设计。毕竟将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通过跨学科方式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横向贯通代表了当前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方向。而从实践层面看,学科课程无论怎样强调贴近生活或跨学科,都仍须立足于本学科,因此其真实情境或跨学科情境的设计必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比如,物理学科中的生活情境和跨学科情境设计,总体上还是带有“物理味儿”的。我们很难在学科课程中找到一个本学科特征并不明显的教学情境案例。但在真实世界中,不能根据学科特征明显归类为某一学科的综合性问题却十分常见。这类问题对应的教学情境往往更能体现生活逻辑,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也更为综合,并且有着不同于学科课程的核心素养指向性。
STEAM课程中的情境创设,可以更多地体现学科综合性和真实生活情境。学生在这种相对复杂的学习情境中,获取、分析、整合信息的综合认知,面对复杂情况的问题解决等关键能力都可以获得提升。在跨学科视角下,课程对学生创新精神、文化认知等方面的核心素养,也能起到独特的促进作用。在内容主题上,STEAM课程不妨尝试文理融合,如将科学、数学、信息技术等知识或方法应用于各类艺术问题场景,或者以人文视角去分析解读科技工程的社会影响等,最终目的是使STEAM课程更为立体地发展学生的各项核心素养,成为促成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支点。
工程实践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起源于美国,《K-12科学教育框架》将“实践的科学”与“探究的科学”并列,并将工程作为主要的实践模式。目前,工程实践既是国内STEAM课程所强调的重要学习途径,也是实现课程内容跨学科融合的有效策略。在课程教学实例中,将科学、技术、数学、人文等跨学科内容整合进一个实践性的工程项目,已是STEAM课程常见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