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2 实战篇 ——Jmeter性能测试实战——JMeter执行原理、Jmeter性能测试实战、下载使用PerfMon插件、 Grafana可视化展示
文章目录
一、Jmeter执行原理
JMerer通过线程组来驱动多个(也可以理解为LR的虚拟用户)运行测试脚本对目标服务器发起大量的网络请 求,在每个客户端上可以运行多个线程组,也就是说一个测试计划可以包含N个线程组。
线程数 一个线程可以理解为对应模拟一个用户,所以线程数越多,那么也就认为可以模拟的用户数越多。
Ramp-Up时间(秒) 该属性指的是所有线程从启动到开始运行的时间间隔,单位是秒,也就是说所有线程在多长时间内开始执行,如线 程数设置50,设置的时间为5秒,那么计算的公式为:
每秒执行线程数=线程数/Ramp-Up
具体如: 如设置的线程数为50,Ramp-up的时间为10,那么也就是说开启执行后,每秒会启动5个线程,如果Ramp-Up设置为 0,那么开始执行后,50个线程会⽴刻启动。
基本概念:
1.线程组N:代表一定数量的并发用户,所谓并发就是指同一时刻访问发送请求的用户。线程组就是模拟并发用户访问。
**2.Ramp-Up Period(in seconds):**建立所有线程的周期,就是告诉jmeter要在多久没启动所有线程,保证在最后一个线程启动时,第一个线程还在运行中,已达到压测的目的。
默认值为
本文介绍了JMeter的执行原理,包括线程组、Ramp-Up时间、循环次数等概念,并通过实战演练展示了如何进行性能测试,如设置HTTP请求、监听器等。此外,还讲解了如何下载和使用PerfMon插件收集服务器资源数据,并在Grafana中实现测试数据的可视化展示。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7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