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究 Android 活动状态变化与状态保存恢复机制
1. Android 活动生命周期方法的局限性
在 Android 开发中,活动(Activity)和片段(Fragment)的生命周期方法存在一些问题。
- 难以获取当前生命周期状态 :在应用执行的任何时刻,活动或片段很难通过生命周期方法轻松得知其当前的生命周期状态。对象需要在内部跟踪状态,或者等待下一个生命周期方法调用。
- 难以观察其他对象的生命周期状态变化 :这些方法没有提供一种简单的方式让一个对象观察应用中其他对象的生命周期状态变化。而应用中的许多其他对象可能会受到某个活动或片段生命周期状态变化的影响。
- 自定义类难以实现生命周期感知 :生命周期方法仅在 Fragment 和 Activity 类的子类中可用,因此无法构建真正具有生命周期感知能力的自定义类。
- 代码复杂且易出错 :大部分生命周期处理代码都写在活动或片段中,这可能导致代码复杂且容易出错。理想情况下,许多此类代码应该放在受状态变化影响的其他类中。例如,一个视频流应用可能有一个专门用于管理传入流的类。如果应用需要在主活动停止时暂停流,那么实现此功能的代码应该放在流管理类中,而不是主活动中。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使用生命周期感知组件。
2. 生命周期状态的两种形式
生命周期状态主要有两种形式:
- 持久状态 :指在应用程序调用之间需要存储的数据,例如存储到文件或数据库中。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86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