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微服务:架构、挑战与设计模式
1. 平台组件扩展与自主软件组件挑战
在平台开发中,借助定义良好的 API,每个组件都能独立扩展到多个服务器,扩展目的主要是满足高可用性需求或处理更高的请求量。以某项目为例,通过在多个运行 Java EE 网络容器的服务器前手动设置负载均衡器实现扩展。
然而,将平台分解为多个自主软件组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挑战:
- 实例添加困难 :向组件添加新实例时,需要手动配置负载均衡器和设置新节点,既耗时又易出错。
- 系统依赖问题 :平台易受与之通信的其他系统影响。若对方系统未及时响应请求,平台会迅速耗尽关键资源,如操作系统线程,导致组件挂起甚至崩溃,还可能引发级联故障。
- 配置管理难题 :保持组件所有实例的配置一致且最新成为问题,需大量手动重复工作,还会引发质量问题。
- 状态监控复杂 :与监控单体应用的单个实例相比,监控平台的延迟问题和硬件使用情况(如 CPU、内存、磁盘和网络使用)更为复杂。
- 日志收集困难 :从多个分布式组件收集日志文件并关联相关日志事件虽可行,但存在一定难度。
2. 微服务的兴起与相关技术
2014 年,微服务架构逐渐进入视野,许多项目都在应对类似挑战。一些微服务先驱最初开发的单体应用在业务上取得成功,但随着时间推移,维护和演进变得困难,垂直扩展也达到瓶颈。于是,他们开始将单体应用拆分为更小的组件,实现独立发布和扩展,即水平扩展。
同年,一些新的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