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费斯托又双叒叕更新,象鼻子机械臂+超逼真仿生手,比人手都强大

费斯托是德国公司,平均每年更新2 - 3款仿生机器人。近期发布气动机械手和模块化气动机械臂视频,前者无骨骼靠气动波纹管控制,有12个自由度且搭载强化学习模块;后者是‘大象鼻子’进化版,动作柔性、占用空间小。此外还盘点了其蝙蝠、蜘蛛等多种仿生机器人家族成员。
部署运行你感兴趣的模型镜像

来源 | 机器人大讲堂

编辑 | 海蛟

 

导读

在机器人领域,小编最佩服两家公司,一家是波士顿动力,另一家就是费斯托。费斯托这家源自德国的公司以平均每年更新2-3款仿生机器人的速度,扩充着它们的仿生机器人家族。这不最近,它们又对外发布了两个视频,一个是气动机械手,另一个就是模块化气动机械臂。

首先,是费斯托的气动机械手,虽然它比其他仿生手看起来更像人手,但却有着和人类手掌完全不一样的结构,因为它没有骨骼,完全依靠手指上的气动波纹管结构来控制动作。当气室充满空气时,手指弯曲;气室排空时,手指呈伸展状态。

拇指和食指中还装有旋转模型,使这两个手指可横向移动。通过这一设计,仿生机械手总共可实现12个自由度。

而且,除去柔性的结构,更重要的这款机械手还搭载了强化学习模块,这意味着这款机械手可以通过自我学习,来不断的优化自己的行动能力,最终成功完成布置给它的任务。

关于这款机械手,更详细的大家可以看下面的视频:

https://v.qq.com/x/page/a135908h29o.html

 

另一款“模块化气动机械臂”实际便是前年更新的“大象鼻子”的进化版。

升级之后的机械臂动作看起来更加柔性化,能够保持末端及其稳定的完成相应的移动工作,而且可以搭载更多的末端执行器。

而且,由于是类似于大象鼻子的设计,相比于普通的机械臂,它占用的操作空间会更小。

关于这款机械臂的详细信息,大家也可以观看下面的炫酷视频。

https://v.qq.com/x/page/q13592ayz3l.html

 

其实,观看这两款机器人,无法体会费斯托的强大。每次提到费斯托,我们还必须要做了便是盘点一下它的机器人家族。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家公司的仿生机器人家族吧:

 

1.可自主飞行的「蝙蝠机器人」BionicFlyingFox 

专门研制的翼膜通过约 45000 个点紧密地焊接在一起,所以具有足够的弹性,即使在收起双翼时,也几乎没有褶皱。蜂窝结构可以防止裂纹进一步扩大,即使翼膜出现轻微损伤,BionicFlyingFox 仍能继续飞行。

运动追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台红外相机,它们被安装在一个云台上,相机可以随意转动倾斜,以便追踪 BionicFlyingFox 的整个飞行过程。借助两翼与两条后肢的四个特殊红外标记,相机能够识别人造狐蝠的运动。

 

2.带“后空翻”技能包的「蜘蛛机器人」BionicWheelBot 

另一个新型的蜘蛛机器人 BionicWheelBot 更有意思,它的原型是摩洛哥后翻蜘蛛,为了适应沙漠环境的生活,它有一种独特的行走方式,通过空中翻转与地面翻滚的组合来移动。而这样的驱动方式在仿生学中有重要意义。

在翻滚模式下,人工蜘蛛和自然界的摩洛哥后翻蜘蛛一样,可以比行走时更快地移动。这款机器人甚至能够应对高达 5% 的坡度。

3.蝾螈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看起来有点吓人,但它能像两栖动物一样爬行,穿过草地。它对研究蝾螈的中枢神经网络提供重要帮助。

它能像两栖动物一样爬行、扭动。

这个只有“白骨”的设计,不让人毛骨悚然才怪呢!

 

还有更牛的仿生鸟 


 

Smartbird可以完美模拟

鸟类的飞行状态

甚至令人难辨真伪

它们像正常的鸟类一样

依靠翅膀提供飞行动力

它们的双翼不仅可以上下拍动,

还可以按照一定的角度进行扭转~

甚至连头都可以全角度转动。

飞翔和降落时,就像真的鸟一样。

除了仿生鸟

Festo的科学家们还造出了

 

5. 仿生蜻蜓 

仿生蜻蜓BionicOpter与真正的蜻蜓一样

能够向任意方向飞行。

它的四翼使用碳纤维

做成可折叠翅膀

每秒可以拍打20次

看到这么精密的机械结构

简直有种在做工程学设计的感觉

这款仿生蜻蜓

不但可以实现减速和急转弯

还能做到悬停和倒退。

甚至能够模拟直升机

除了水里游的、天上飞的,

Festo还创造出陆地上跑的:

 

6. 仿生袋鼠 

仿生袋鼠BionicKangaroo 几乎完全复制了袋鼠的弹跳功夫。

对机器人有一定了解的科技客都知道,想让机器人“跳”起来难度是很大的。

而这只仿生袋鼠却能够完成连续跳跃,甚至可以跳过40公分高的障碍物。

因为它特有的蓄力功能能及时从上一次跳跃中收集能量,为下一次跳跃做准备。

如果使用者戴上配套手环,就可以直接用手势控制袋鼠。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最让人瞠目的还是这群3D打印的

 

7. 仿生蚂蚁 

它们的头部配备摄像头,腹部配备传感器,可以随时进行红外导航。

而触角则是天线,在快没电时,它们会第一时间爬去自行充电。

更厉害的是,在搬运重物时它们会发挥“蚂蚁精神”,集体出动、协同合作。

 

8. 仿生象鼻

仿生象鼻的万向自由度机械臂也很值得一说!

它具有12个自由度,可以更换不同的夹头,像象鼻一样,能够胜任各种柔性工作。

 

9. 仿生章鱼触手  

这只仿生章鱼触手,和真的章鱼触手一样附有吸盘,整体采用可气动驱动的,柔软硅胶结构。

内置真空管,可以自主提供吸附动能,轻松完成抓、握等动作。

 

—— 完 ——

您可能感兴趣的与本文相关的镜像

Stable-Diffusion-3.5

Stable-Diffusion-3.5

图片生成
Stable-Diffusion

Stable Diffusion 3.5 (SD 3.5) 是由 Stability AI 推出的新一代文本到图像生成模型,相比 3.0 版本,它提升了图像质量、运行速度和硬件效率

【无人机】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无人机路径规划研究[和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进行比较](Matlab代码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无人机路径规划展开研究,重点探讨了在复杂环境中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PSO)实现无人机三维路径规划的方法,并将其与遗传算法(GA)、标准粒子群算法等传统优化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内容涵盖路径规划的多目标优化、避障策略、航路点约束以及算法收敛性和寻优能力的评估,所有实验均通过Matlab代码实现,提供了完整的仿真验证流程。文章还提到了多种智能优化算法在无人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比较,突出了改进PSO在收敛速度和全局寻优方面的优势。;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Matlab编程基础和优化算法知识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从事无人机路径规划、智能优化算法研究的相关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无人机在复杂地形或动态环境下的三维路径规划仿真研究;②比较不同智能优化算法(如PSO、GA、蚁群算法、RRT等)在路径规划中的性能差异;③为多目标优化问题提供算法选型和改进思路。;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文中提供的Matlab代码进行实践操作,重点关注算法的参数设置、适应度函数设计及路径约束处理方式,同时可参考文中提到的多种算法对比思路,拓展到其他智能优化算法的研究与改进中。
<think> 嗯,用户想了解类似章鱼触的柔性机械开发信息。根据对话历史,用户之前提到过Festo的仿生章鱼触机械,还引用了三段资料:费斯托的气动机械、章鱼触锥度角研究、以及柔性抓具的应用实例。看来用户对仿生结构和实际应用都很感兴趣。 用户可能是个 robotics 领域的研究者或工程师,ta特意提到"类似章鱼触"这个特征,说明需要具体到吸盘+缠绕的复合功能方案。ta引用的文献里提到锥度角对缠绕力和狭小空间操作的影响[^2],这应该是关键技术参数。 从技术实现来看,需要重点解决三个层次的问题:首先是材料,得用硅胶类弹性材料实现触的柔顺性;然后是驱动,气动波纹管结构最接近章鱼肌肉的收缩原理;最后是控制,强化学习能让机械自主优化抓取策略——就像费斯托机械用AI模拟练习那样[^1]。 应用场景方面,用户引用的SRT案例很有参考价值[^3],生蛋黄抓取证明这种机械适合易损物品,结合锥度角研究[^2],医疗微创术和灾难救援的狭窄空间作业应该也是重要方向。 最后想到个延伸点:章鱼触的神经元分布是去中心化的,这是否暗示分布式控制会比传统中央控制器更有效?这个点可以放在进阶问题里探讨。 </think> 基于您对类似章鱼触的柔性机械开发需求,结合引用的前沿研究及工业案例,以下是关键技术要点和应用方向分析: --- ### **一、核心仿生特征** 1. **吸附+缠绕双模态功能** - 章鱼触通过**真空吸盘阵列**实现物体吸附(引用[1]),同时利用**锥度角可控的缠绕结构**适应不同形状物体(引用[2])。 - 开发重点:集成柔性真空管路系统(如Festo气动波纹管设计[^1])与可变锥度角的螺旋缠绕机构。 2. **锥度角优化设计** - 研究表明:**锥度角大小直接影响机械性能**(引用[2]): - 大锥度角 → 增强缠绕力(适合重物抓持) - 小锥度角 → 提升狭小空间操作性(如医疗、精密装配) - 解决方案:采用**模块化分段设计**,通过气压/液压调节局部锥度角。 --- ### **二、关键技术实现路径** ```mermaid graph LR A[材料选择] --> B[硅胶/TPE弹性体] --> C[3D打印一体化成型] A --> D[智能材料] --> E[气动/电活性聚合物] F[驱动方式] --> G[气动人工肌肉] --> H[Festo波纹管结构] F --> I[形状记忆合金] --> J[高响应弯曲控制] K[感知系统] --> L[嵌入式光纤传感器] --> M[实时触觉反馈] K --> N[3D视觉+深度学习] --> O[物体建模与抓取策略优化] ``` --- ### **三、工业应用案例参考** 1. **Festo仿生系统**(引用[1]) - 气动机械:**无骨骼波纹管结构**实现12自由度抓取,结合强化学习优化操作策略。 - 模块化机械:象鼻式设计减少空间占用,末端稳定性高,适用于流水线精密作业[^1]。 2. **SRT软体抓具**(引用[3]) - 已量产40余款抓具,成功应用于**易损物品抓取**(如生蛋黄)、3C电子、医疗等领域[^3]。 --- ### **四、前沿研究方向** 1. **仿生神经控制** - 模仿章鱼触的分布式神经元,开发**去中心化控制算法**,提升环境自适应能力。 2. **变刚度材料** - 结合剪切增稠流体(STF)或低熔点合金,实现**抓取时刚性增强、移动时柔性复原**。 3. **多模态感知融合** - 嵌入电容/压阻传感器阵列,构建**触觉-视觉混合感知网络**(如引用[1]中AI学习系统)。 --- ### **五、开发建议** 1. **快速原型验证** - 使用光固化3D打印制作硅胶模具,结合气动阀控系统测试基础抓取功能。 2. **产学研合作** - 联合高校开发生物力学模型(如锥度角-缠绕力关系库[^2]),降低试错成本。 3. **场景化设计优先级** - 工业场景:侧重**抗疲劳性与负载能力**(参考Festo机械[^1]) - 医疗场景:侧重**微型化与生物相容性**(需符合ISO 13485标准) > 全球柔性机器人市场年增速35%(引用[3]),建议关注**模块化、AI赋能、人机协作**三大趋势。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