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套接字:网络应用启用前必须生成套接字,生成套接字,主要有3个参数:通信的目的IP地址、使用的传输层协议(TCP或UDP)和使用的端口号。互联网通信至少一对(俩个)套接字,具体过程为客户端的套接字指出服务器端套接字的地址和端口号,提出连接请求,服务器接到请求,把服务器端套接字的描述+确认信息发给客户端,客户端进行确认然后开始通信。(可参考TCP三次握手:第一次,客户端发送syn包,进入syn-send状态,等待;第二次,服务器接到syn包,发回一个syn+ack包,进入syn-recv等待;客户端接到,发回一个ack包,连接完成,客户端与服务器均进入ESTABLISHED状态。至此,总共发了两个syn包和两个ack包,双方相互请求相互确认,只是存在个先后问题)
2、阻塞模式和非阻塞模式,我最开始时候也是有点蒙,其实就是用户级线程跟内核级线程的区别,要求高性能的复杂系统里应该全是非阻塞(内核级)的吧。
3、io的五个模型,这个我还没具体研究,先记着。
笔记用,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