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
1、 数据类型和变量 - JavaScript教程 - 廖雪峰的官方网站
一、相等运算符==
要特别注意相等运算符==
。JavaScript在设计时,有两种比较运算符:
第一种是==
比较,它会自动转换数据类型再比较,很多时候,会得到非常诡异的结果;
第二种是===
比较,它不会自动转换数据类型,如果数据类型不一致,返回false
,如果一致,再比较。
由于JavaScript这个设计缺陷,不要使用==
比较,始终坚持使用===
比较。
另一个例外是NaN
这个特殊的Number与所有其他值都不相等,包括它自己:
NaN === NaN; // false
唯一能判断NaN
的方法是通过isNaN()
函数:
isNaN(NaN); // true
最后要注意浮点数的相等比较:
1 / 3 === (1 - 2 / 3); // false
这不是JavaScript的设计缺陷。浮点数在运算过程中会产生误差,因为计算机无法精确表示无限循环小数。要比较两个浮点数是否相等,只能计算它们之差的绝对值,看是否小于某个阈值:
Math.abs(1 / 3 - (1 - 2 / 3)) < 0.0000001; // true
二、 null和undefined
null
表示一个“空”的值,它和0
以及空字符串''
不同,0
是一个数值,''
表示长度为0的字符串,而null
表示“空”。
在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JavaScript的null
的表示,例如Java也用null
,Swift用nil
,Python用None
表示。但是,在JavaScript中,还有一个和null
类似的undefined
,它表示“未定义”。
JavaScript的设计者希望用null
表示一个空的值,而undefined
表示值未定义。事实证明,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区分两者的意义不大。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应该用null
。undefined
仅仅在判断函数参数是否传递的情况下有用。
三、对象
JavaScript的对象是一组由键-值组成的无序集合,例如:
var person = {
name: 'Bob',
age: 20,
tags: ['js', 'web', 'mobile'],
city: 'Beijing',
hasCar: true,
zipcode: null
};
JavaScript对象的键都是字符串类型,值可以是任意数据类型。上述person
对象一共定义了6个键值对,其中每个键又称为对象的属性,例如,person
的name
属性为'Bob'
,zipcode
属性为null
。定义对象类型如下:
type AnimateType = {
animateType: number //0 入场 1//出场
parmeType: string //event/path
param: string
};
访问属性是通过.
操作符完成的,但这要求属性名必须是一个有效的变量名。如果属性名包含特殊字符,就必须用''
括起来:
let xiaohong = {
name: '小红',
'middle-school': 'No.1 Middle School'
};
xiaohong
的属性名middle-school
不是一个有效的变量,就需要用''
括起来。访问这个属性也无法使用.
操作符,必须用['xxx']
来访问:
xiaohong['middle-school']; // 'No.1 Middle School'
xiaohong['name']; // '小红'
xiaohong.name; // '小红'
也可以用xiaohong['name']
来访问xiaohong
的name
属性,不过xiaohong.name
的写法更简洁。我们在编写JavaScript代码的时候,属性名尽量使用标准的变量名,这样就可以直接通过object.prop
的形式访问一个属性了。
四、for ... of
循环和for ... in
循环有何区别?
for ... in
循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它遍历的实际上是对象的属性名称。一个Array
数组实际上也是一个对象,它的每个元素的索引被视为一个属性。
当我们手动给Array
对象添加了额外的属性后,for ... in
循环将带来意想不到的意外效果:
let a = ['A', 'B', 'C'];
a.name = 'Hello';
for (let x in a) {
console.log(x); // '0', '1', '2', 'name'
}
for ... in
循环将把name
包括在内,但Array
的length
属性却不包括在内。
for ... of
循环则完全修复了这些问题,它只循环集合本身的元素:
let a = ['A', 'B', 'C'];
a.name = 'Hello';
for (let x of a) {
console.log(x); // 'A', 'B', 'C'
}
这就是为什么要引入新的for ... of
循环。
五、变量提升
JavaScript的函数定义有个特点,它会先扫描整个函数体的语句,把所有用var
申明的变量“提升”到函数顶部:
function foo() {
var x = 'Hello, ' + y;
console.log(x);
var y = 'Bob';
}
foo();
虽然是strict模式,但语句var x = 'Hello, ' + y;
并不报错,原因是变量y
在稍后申明了。但是console.log
显示Hello, undefined
,说明变量y
的值为undefined
。这正是因为JavaScript引擎自动提升了变量y
的声明,但不会提升变量y
的赋值。 注意:建议使用let申明变量,避免var申明变量时带来的隐患。
六、全局作用域
不在任何函数内定义的变量就具有全局作用域。实际上,JavaScript默认有一个全局对象window
,全局作用域的变量实际上被绑定到window
的一个属性:
var course = 'Learn JavaScript';
console.log(course); // 'Learn JavaScript'
console.log(window.course); // 'Learn JavaScript'
因此,直接访问全局变量course
和访问window.course
是完全一样的。
你可能猜到了,由于函数定义有两种方式,以变量方式var foo = function () {}
定义的函数实际上也是一个全局变量,因此,顶层函数的定义也被视为一个全局变量,并绑定到window
对象:
function foo() {
alert('foo');
}
foo(); // 直接调用foo()
window.foo(); // 通过window.foo()调用
JavaScript实际上只有一个全局作用域。任何变量(函数也视为变量),如果没有在当前函数作用域中找到,就会继续往上查找,最后如果在全局作用域中也没有找到,则报ReferenceError
错误。
七、名字空间
全局变量会绑定到window
上,不同的JavaScript文件如果使用了相同的全局变量,或者定义了相同名字的顶层函数,都会造成命名冲突,并且很难被发现。
减少冲突的一个方法是把自己的所有变量和函数全部绑定到一个全局变量中。例如:
// 唯一的全局变量MYAPP:
let MYAPP = {};
// 其他变量:
MYAPP.name = 'myapp';
MYAPP.version = 1.0;
// 其他函数:
MYAPP.foo = function () {
return 'foo';
};
把自己的代码全部放入唯一的名字空间MYAPP
中,会大大减少全局变量冲突的可能。许多著名的JavaScript库都是这么干的:jQuery,YUI,underscore等等。
八、局部作用域
由于JavaScript的变量作用域实际上是函数内部,我们在for
循环等语句块中是无法定义具有局部作用域的变量的:
function foo() {
for (var i=0; i<100; i++) {
//
}
i += 100; // 仍然可以引用变量i
}
为了解决块级作用域,ES6引入了新的关键字let
,用let
替代var
可以申明一个块级作用域的变量:
function foo() {
let sum = 0;
for (let i=0; i<100; i++) {
sum += i;
}
// SyntaxError:
i += 1;
}
九、常量
由于var
和let
申明的是变量,如果要申明一个常量,在ES6之前是不行的,我们通常用全部大写的变量来表示“这是一个常量,不要修改它的值”:
let PI = 3.14;
ES6标准引入了新的关键字const
来定义常量,const
与let
都具有块级作用域:
const PI = 3.14;
PI = 3; // 某些浏览器不报错,但是无效果!
PI; //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