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抽象范畴语法的全面应用
1. 引言
语义分析的一个目标是理解,即确定话语的含义。分析的对象通常不是原始话语,而是其或多或少的抽象形式,去除了发音、书写以及词形变化等特点,也可称之为“逻辑形式”,这里采用“抽象形式”的说法。找到合适的抽象层次是一项挑战。
语义分析有两种主要视角:
- 证明搜索视角 :构建一个逻辑系统推导,其结论与话语的抽象形式直接相关。成功的推导被视为话语合乎语法的证据,然后从推导中读取含义。这种视角在类型逻辑语法、一般范畴语法和最简方案语法中都有体现。虽然解析即演绎很有吸引力且具有逻辑洞察力,但很难刻画可能推导的空间,难以确保所有可推导的内容都被母语者视为合乎语法,也难以证明所有被视为合乎语法的内容都能被推导出来,特别是难以做出负面预测。
- 计算视角 :由Chung - chieh Shan在其关于语言副作用的论文中清晰描述(话语表征理论也属于同一脉络)。该视角基于计算,将源句子视为一个程序,计算出作为逻辑公式的含义。与任何程序一样,它可能失败,如抛出“异常”或在计算出结果之前停止。在计算视角中,含义是一个大多确定性、本质上部分性、通常精确指定且常可机械化的过程的结果。这个过程的算法性质使其与现实生活和生理相关性有可信的联系,但缺点是计算过程较为僵化,且容易陷入细节。
应用抽象范畴语法(AACG)是抽象范畴语法(ACG)的重新表述。AACG支持在理解良好的二阶ACG内进行句法分析,并且与ACG不同的是,它能在不影响句法分析的情况下进行语义分析。句子的含义通过精确指定的过程从其抽象(解析)形式中获得,这个过程可以由计算机机械执行,是简单树变换的组合,可能无法得出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