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一会,不知道这篇文章的主题会是什么,所以再次使用了范围广,还带点文艺范的题目。记得高中写作文的时候也经常讲文章写好再拟题目,倒也没觉得有什么差别。
最近一直在看《鹰的重生》,这是一部TCL的创业史和奋斗史,是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一个知名跨国企业的企业历史。看到动情之处,如李东生们“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人生价值观和“实业救国”“实业强国”的报国情怀和理念,总是让我鼻子有些发酸。
我们是90后,父辈自从改革开放后已经为后代子孙打下了很大的江山,我们“坐享其成”。一毕业就想加入名企,拿每月七八千的高薪和享受公司良好的福利。很多毕业生在就业时主要是看工资、发展前景、福利、面子等关注自身的因素,所有他们也会挤破门槛想要加入外企、国企等大企业,对中小型企业基本没什么兴趣。更加不会上升到“强国”的高度,在读《鹰的重生》之前,我也一直是这种一味追求高薪好福利有面子的工作,没有想过国家、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要,没有想过创建一个品牌,让这个品牌走出国门,代表中国,赢得全世界的尊重。
最近老师跟我们提起“美国是一个没文化的国家”这个话题。我本人对这种看法是不认同的,特别是看了TCL集团的发展史以及改革开放后“拿来主义”在中国的盛行以及“山寨”产品的横空出世和日益猖獗,都让我觉得其实中国在企业历史和企业文化方面也是在最近30年在逐渐积累起来的。如果我们以拥有5000年历史的大国姿态说“美国没有文化”,那么在在外国企业看来,中国企业也是没有文化的。
在《鹰的重生》里面讲得很清楚,20年代末期的中国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的基础是相当薄弱的,当我们还在大力生产和使用磁带产品时,外国已经在研发CD和其后续产品DVD了。中国的大型跨国企业大都有政府的支持,缺乏充分的市场竞争,可是中国企业历史短暂,虽然发展迅速,可是终究没有企业历史文化的沉淀,所以总有一种悬在空中的感觉,如果美国政府做后盾,其实中国企业能否发展这么快还真很难说。
书还没有完全看完,但我已经被李东生们的产业精神和爱国精神所感动。做人不能只为了自己,国家和社会给予我这么多的帮助,给我这么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我应该懂得回报。鸦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义。我作为当代大学生,也应该有报效国家,为国争光的志气,绝不能糊糊涂涂虚度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