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今晚听了南方日报一位美女财经记者的讲座,在我们的《杂志产业与文化》课堂上,是我们的王海教授请来的。说句实在话,我对这门课的印象也是最近才好起来的。这是一门选修课,第一次上这门课的时候,教室里座无虚席,后面还站着密密麻麻的至少两排人,还有学生不断从门口进来。不得不说物业在教室的安排这方面考虑得不周到,120多位学生,这个课室的容量明显不足。我因为在路上跟同学聊了几句迟到了几分钟,结果连后面给我站的位置都没有了,只能是在座位两边的空地蹭一蹭。老师讲话的速度很快,但可能离麦克风较近,总是和那种低沉的扩音效果混合在一起,听了很久也听不懂他在讲什么。他在噼里啪啦地讲,看来是没有要点名的意思的,毕竟来的人太多了。所以站在后排的学生就陆陆续续离开了,我站了十几分钟后也离开了。这就是我对这堂课的第一印象,两个字:糟糕。

作为一门选修课,只在每周三的晚上开设,6点半上课,7点50分下课。但总是有学生在7点左右在慢吞吞地蹭进来,也总有学生在7点半左右的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步走出教室。似乎没人把离我们的专业课十万八千里远的文化课放在眼里,这是我在前几周对这位老师以及这门课程的基本认识。

后来改变我的看法的是我看了王海教授,即这门课的主讲老师翻译的一本书——《杂志产业》,才逐渐佩服起老师的专业精神来,也对这门课产生了兴趣。这个兴趣促使了每次听讲都坐在前面第一排,我发现这样可以听到老师的原声,可以大大减少麦克风扩音效果对老师声音的影响。另外,除了前两周的课堂座无虚席外,后面几周来上课的学生渐渐少了,整个教室看起来稀稀疏疏的,加上老师又不点名,来得的学生只减不增,这也方便我在教室找到一个好位置。

即使来上课的学生只有原来的一半不到,老师讲课的时候依旧很认真。有时候老师的表情很丰富,对问题的表达很生动,可是当我回首整间教室的时候,却发现90%以上的学生都在埋头看书,或看手机,或做作业,几乎没有学生给老师报以一个赞赏的微笑。不过姜还是老的辣,教授毕竟是教授,也许他就是享受这个教学的过程,多年的教学经验早已让他熟悉和适应了各种各样的学生。

其实这篇随笔的主体应该不是在介绍王海老师及这门课程的,只是一些印象和感受之谈。老师之前并没有通知我们说有南方日报的美女记者要来课堂上客串,给我们讲一些传媒知识以及她在南方日报的发展。现在想想,老师没有介绍美女记者的名字,而美女记者在自我介绍时也没有介绍自己的名字,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她是广外的校友,是北大的硕士生。

由于老师没有提前通知,所以课室跟以前一样稀稀疏疏,有几个7点左右才在门口犹豫的学生,看到讲课的老师怎么变成一个女的,都不敢进来了,徘徊一下就走了。不过这位美女记者确实讲得很好,普通话非常准确。我喜欢普通话讲得好的人,因为我是来自潮汕地区的,经常无法分辨和准确发出“chi”和“che”以及“ci”和“ce”,这真是我在言语方面上的一个悲剧,经常被同学嘲笑。

美女记者阅历丰富,成果颇丰,在美国、韩国都对高层领导人或者著名人物做过深度专访,虽然在南方日报只工作了3年时间,但在传媒报业确实是很有名气的一个才女了。

一篇随笔而已,其实我还有更多的话想说,是关于我最近的心情、状态以及学习情况的,只是已经接近晚上十点了,我想洗个热水澡,好好品读《子不语》,然后睡个安稳觉,明天才有一个好心情。这些就交给我的下一篇文章吧,反正博客是我的,有的时间来玩转它!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