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伦理:实现网络个人隐私保护
1. 引言
随着数字通信的不断增加,人们分享的数据越来越多,其中包括个人信息。截至2015年秋季,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超过32亿。在这些用户中,有15亿人在Facebook上分享信息,3.43亿人在Google+上分享,3.8亿人在LinkedIn上分享,3.16亿人在Twitter上分享。由于大量分享的数据是公开可访问的,数据挖掘研究人员有很大的机会开发算法和方法,以支持依赖于理解人类偏好的各种分析服务,如推荐系统和定制搜索工具。然而,大量个人信息(其中一些本质上更敏感)的分享在个人隐私方面令人担忧。
虽然一部分人会利用社交媒体网站提供的隐私功能,但许多互联网用户并没有这样做。曾经只会在与朋友或熟人的更私密场合分享的个人人口统计信息、想法和观点,现在任何有电脑的人都能获取。如果每个人和公司都能以符合道德责任的方式使用这些数据,那么大量个人数据的分享就无关紧要了。不幸的是,事实并非如此。个人、研究人员和公司使用这些数据的方式超出了其原始意图。我们必须自问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合乎道德地使用个人在线数据?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一些存在伦理问题的个人数据使用案例,介绍为改善互联网个人隐私而开发的不同技术,这些技术的目标是让用户对自己的数据有更多控制权,从而降低数据被滥用的可能性。最后,我们将讨论改善当前状况的策略,并建议将数据伦理领域正式化,以解决在线分享个人数据所特有的伦理问题。
2. 划定界限:存在伦理问题的研究
目前,没有一部单一的联邦法律能够充分规范从互联网收集和使用个人数据的行为。虽然存在相关指南和最佳实践,但隐私法律在各州之间不一致(有时甚至相互矛盾),在联邦层面也已过时,无法有效限制个人和行为数据的使用和共享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26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