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小争哥”,回复PDF获取Google工程师的算法学习和面试经验
在大学里,我读的专业的名称叫“电气信息类”,实际上跟电气没啥关系,就是电信学院的一个本硕连读专业,优势就是只需要读6年就能拿到硕士学位,大一上基础课,大二可以从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化这4个专业中自由选择以后学习的方向。
为什么会报考这个专业?并非我有多么远见。实际上,当时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也不知道选啥专业好,但隐约里觉得要选一个比较“火”的专业,以后好就业。但啥火、啥好就业,完全不清楚。我爹说,跟“电”有关的专业比较火。所以,我选专业的时候,就看专业名字里有没有“电”这个字。“电气信息类”不仅带“电”,而且还额外带了“信息”这么时髦的两个字,显然很符合我和我爹选择专业的标准,所以,就毫不犹豫地报考了这个专业。
上一篇说过,我们那里教育落后,能考上大学的都没几个,更别说考上名牌大学了。我在村头那群娘们眼里,真就是十年不遇的奇才。每当经过她们,看着她们七嘴八舌、指指点点,我总是害羞地低下头。但是,进入大学,这种优越感就荡然无存了,反倒因为长相和穿着,略微感觉有些自卑。
说到长相和穿着,我大学的时候确实比较土。一方面因为高中的时候不怎么运动,满脸怂肉,头发又长,看着非常猥琐、非常颓废,给人一种学傻了的感觉。至于穿着,尽管经常身穿Kappa,脚踩耐克或阿迪达斯,但那都是我妈从集上花20块钱给买的山寨货,穿着名牌更尴尬!
尽管略有自卑,但并无大碍,毕竟作为学霸的我,还把学习看得最重要。所以,大一还是延续高中的拼搏精神,为了奖学金,一刻都没松懈,上课认真听讲(但总是打瞌睡),认真上自习。大一结束,我好像考了年级前几名吧,拿了一个半奖半助性质的奖学金,每年给5000块,一共给4年。加上每年还有助学贷款,上大学的所有花费基本上就不用担心了。不但可以不用给家里要一分钱,到后来还能有结余给家里,这也成了我妈经常在村头那群娘们里炫耀的资本。
为啥认真听讲还总是瞌睡呢?这就不得不介绍一下我的舍友侯玉同学了。侯玉同学当年是他们市的状元,分数很高考进来的。家境条件也非常好,爸爸是银行分行的行长。大一就买了电脑,编程能力很强,长得也帅,完全就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富帅。
不幸的是大一就迷恋上了游戏。白天打,晚上打,通宵打,而且喜欢开着音响打。到了晚上,我们都睡了,他还一个人在那里猴着腰打,音响声开很大。我对电脑发出的光不敏感,但对声音很敏感,所以,吵得我经常睡不好觉。有一次大半夜吵得实在闹心,我就说,侯玉啊,把声音关小点吧。人家直接回了我一句,关小了我听不清啊。到底还是打游戏比睡觉重要!
通宵打游戏的后果可想而知,侯玉同学胃出血住了院,第一学期的考试n多不及格,老师找谈话,他痛定思痛,把电脑的电源线用刀片割断,每天背着书包去上自习,晚上最晚一个回宿舍。我们都惊呆了,觉得侯玉同学应该真的是改过自新了,学霸就是不一样。但没坚持3天,他又买了根电源线,重新玩起了游戏。这件事让我感觉到,再堕落的人也都有一个向好的心,只不过意志力太差、诱惑太多,导致无法坚持。
大二开始选择专业方向,得益于大一梁老师的C语言课程的劝退效果,100多人的本硕连读专业,只有7个人选择计算机方向。当然,这其中就包括我。大二选定方向之后,就开始接触更多的计算机课程,对计算机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因为已经有了奖学金,就不能再拿其他奖学金了,奋斗目标一下子就没了,也就没有那么认真上课学习了。虽然没有以前那么认真学习了,但也没闲着,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看计算机方面的书籍了。现在回想起来,当年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从图书馆里借一大堆书,找一个自习室,安静地摊开书读着。不吹牛逼的说,大学期间,我基本上都完了图书馆里所有经典的计算机图书。
尽管如此勤奋,但都去看闲书了,所以,成绩并不是特好,相比大一来说差了一大截。我记得有一次考试之后,老师公布成绩,我考的一般,算不上最好的那批,离开教室的时候,走在路上,我就听到后面的哥们用陕西话小声议论我:这瓜皮成天自习,还考成这怂样,真不知道自习都弄啥呢。其实,陕西话很贴近普通话,我听的一清二楚。没考好,任何解释都是无力的。我也只能是摆出一副哥的世界你不懂的姿态,快走两步。而就是这哥们,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不停地舔着脸来让我给他讲面试题。估计那个时候,他应该就知道我自习都弄啥了吧。
大二就这样很快度过了。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尽管如此好学,读了如此多的计算机图书,但大二结束时,我的编程能力还是非常差,实现一个小的功能,写超过100行的代码,就错误百出,更别说开发一个完整的项目了。这也说明编程这个东西,光看不练是不行的。而像我的其他一些同学,有的已经能在外面接外包项目了。也就是说,直到大三,我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水货,并非大家想的那样一开始就是编程大牛。这也说明,没有目的泛泛地读书也不能让我们成长为大牛。
大三是改变最多的一年。刷BBS(学校的论坛)的时候,看到有学长面试上了Google的实习生,后面一群人跟帖膜拜,这个帖子还上了学校的热榜。于是,自己似乎一下子找到了榜样,疯狂地在网上搜索Google公司相关的东西,了解到Google是多么难进,待遇多么好。好像重新找到了人生的目标,打开了通往另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幸福的不得了。
之后了解到Google面试主要考算法,算法面试非常难,要刷题。于是,在大三下半学期,我就正式开始我的算法学习和刷题之路。先是把《算法导论》里面的所有的代码和课后题都写了一遍。从那以后,我就感觉自己对编程和算法入门了。再之后就是废寝忘食的刷题,日出刷题,半夜关机,一直刷到研二。当时读研的时候,每天早上第一个进实验室,然后就开始摸鱼刷题,晚上最后一个走,除了上厕所、吃饭,几乎一动不动。当时实验室的同门师兄弟都说,一看到王争,我们就为自己的前途焦虑的不行😂
除此之外,大三的时候,我还喜欢上了健身,学校的健身房很便宜的,去一次3块钱吧😂,我每周都会去上两三次,而且自己还从同学那里借了一个哑铃,天天晚上在宿舍撸铁,看各种健身美男的照片和视频,舍友一度怀疑我性取向有问题。健身真的不止能强身健体,还能改变容貌。人精神了很多,脸上的怂肉也没了,剪了短发,帅气值暴增1000+,人自信了很多!春心也开始荡漾…此处省略一万字…
带着自信,我来到了大四。尽管是本硕连读专业,但学校并没有一个明确的6年培养计划,我们还是被迫像其他保研的学生一样,要自己找导师。曾经有一个师兄跟我说过,在路上或者饭堂里,如果想搭讪一个陌生女同学,不要犹豫超过3秒,超过3秒基本上你就很难出手。机会是自己争取来的,面子不重要,自己主动往前迈一步,可能就会多一些机会。这招我虽然没有用在追女生上,但用在了选导师上。
以我的成绩是不可能被最牛、最热门的导师选中的,所以,我就耍了点小聪明,提前联系了我们学校计算机系最牛的导师郑教授,给他发了一封邮件,吹了吹自己。但发完邮件我就把这事给忘记了,就再没有打开过邮箱(学生不怎么用邮箱的)。当大家都开始联系导师的时候,我就去了郑教授的办公室,给他说我想做他的研究生。他看了一眼我的简历,说:“你不是之前联系过我吗?我还给你发了邮件让你来聊聊,结果你也没来。我现在已经招满了,你去我的博士生那里挂个名吧,培养的话,跟直接挂在我名下的研究生一起培养。”
当时真是瀑布汗啊,竟然能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不停感叹命运如此捉弄人。不过,现在,我也只能去找他推荐的博士生了。我清晰地记得,当时是早上去的。那个博士感觉很不修边幅,我跟聊的时候,他的肉包子一直没离嘴,说起话来一直往我脸上喷肉末子。我也不敢用手擦,就忍了他十几分钟,之后就拒了他,选了另外一个导师。
大四选定导师后,就开始了研究生的生活…
关注微信公众号“小争哥”,回复PDF获取Google工程师的算法学习和面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