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其他文章见:《响应式Spring的道法术器》。
响应式编程之道
1.1 什么是响应式编程?
在开始讨论响应式编程(Reactive Programming)之前,先来看一个我们经常使用的一款堪称“响应式典范”的强大的生产力工具——电子表格。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电商网站正在搞促销活动,任何单品都可以参加“满199减40”的活动,而且“满500包邮”。吃货小明有选择障碍(当然主要原因还是一个字:穷),他有个习惯,就是先在Excel上根据预算算好自己要买的东西:

相信大家都用过Excel中的公式,这是一个统计购物车商品和订单应付金额的表格,其中涉及到一些公式:

上图中蓝色的线是公式的引用关系,从中可以看出,“商品金额”是通过“单价x数量”得到的,“满199减40”会判断该商品金额是否满199并根据情况减掉40,右侧“订单总金额”是“满199减40”这一列的和,“邮费”会根据订单总金额计算,“最终应付款”就是订单总金额加上邮费。
1.1.1 变化传递(propagation of change)
为什么说电子表格软件是“响应式典范”呢,因为“单价”和“数量”的任何变动,都会被引用(“监听”)它的单元格实时更新计算结果,如果还有图表或数据透视图引用了这块数据,那么也会相应变化,做到了实时响应。变化的时候甚至还有动画效果,用户体验一级棒!
这是响应式的核心特点之一:变化传递(propagation of change)。一个单元格变化之后,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导致直接和间接引用它的其他单元格均发生相应变化。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切~ 不就是算付款金额吗,购物网站上都有这个最基础不过的功能啊”,这就“响应式”啦?但凡一个与用户交互的系统都得“响应”用户交互啊
但是在响应式编程中,基于“变化传递”的特点,触发响应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假设购物车管理和订单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