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P路由表分发中的AS与BGP

本文面向初级网络工程师和数据挖掘工程师,介绍了EGP和IGP两类协议,AS(自治系统)的概念,以及BGP在ISP路由表分发中的作用。文章还提及了路由策略规范语言RPSL,AS号的申请和政治安全问题,以及BGP劫持等网络安全话题。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原文出自【听云技术博客】:/web/article/detail/1348

摘要

本文面向,初级网络工程师,数据挖掘工程师,涉及EGP(外部网关协议; 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内部网关协议;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两类协议,AS(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构成,whois内容解析及部分RPSL(路由策略规范语言;Routing Policy Specification Language)语法,了解所谓的运营商库中的ISP到底是个什么鬼。资深运维玩家速速退散~_~

文中引用数据更新日期截止2016/12/10, 引用的部分链接来自wiki,需要**。

防混淆声明

再开始之前,由于不同书籍的出版时间及可信度的不同,在正文之前,对可能存在的错误定义进行更正及统一,本文所讲到的EGP及IGP指两类协议,并非某一个具体的算法。最早的[RFC 827]定义了一个叫EGP的协议,而此后相继使用了BGP(边界网关协议; 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4来替换该算法,现以扩展到可支持ipv6的BGP4+,在类别中,这3个算法均属于EGP这一类协议。另外,由于在新的RFC文档中,采用了Router一词,因此,有部分书籍将这两类协议翻译为ERP(外部路由协议; Exterior Router Protocol)和IRP(内部路由协议; Interior Router Protocol),实际上,他们所指的其实是同一个意思。另外所有通过了中级资格证考试的读者可以跳到第三节以节省阅读时间。

从IGP开始聊

具体的算法不讲,本文重点不在这,只讲思想。

这类协议有很多种,例如RIP,IGRP,OSPF,IS-IS,EIGRP,这里就不一一翻译了,过度强调中文其实没什么意义,他们的区别主要还是在算法实现上不同,以及协议的链路距离指标不同,即链路距离产生的代价。最简单的RIP,路由器间两两互相通信,每个路由器并不了解这整个网络的拓扑,它们只向其他相邻的路由器报告自己的可达距离,超过并包括16及表示不可达(有些书籍从0开始定义可达距离,用来表示不需要经过路由器的内网距离),并互相更新。

而OSPF和IS-IS是按链路状态来转发路由的,简而言之就是,用这俩协议的路由器存储着整个内部网络的路由拓扑,而RIP只知道一部分。OSPF相对于RIP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设置了路由传播代价,没错,就是在拓扑线上加点数字表示这条路好不好走,算一下开销再选择。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