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的创建和删除与对象内部数据的操作是一个层面。
依据对象的关系进行的对象间的操作是另一个层面。
“关系”是一个高阶的概念,它是一个视角。
这就是关系数据库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分割的原因。
无论把关系数据库分割成多少碎块,关系数据都是在一个整体角度上描述群体。
因为关系就是对一个整体的描述,所描述的是一种联系和范围。
而对象数据库更回归与对象数据本身,对象数据库应该位于关系数据库之下。
或者说关系是一个单一而完整的视角,他与具体的对象并没有紧密地联系。
那么基于对象的数据库的原语:
创建,删除,访问,设置;
基于关系的原语:
关系的分类,对象的注册,对象的注销;
也可以是关系自维护类型的:
关系的分类,发现对象,销毁对象;
Taobao的搜索就是典型的关系被动维护方式,
店家创建一个商品,每个商品就会看成一个对象,依据商品的描述和标题,发现商品依属的关系。
如商品名称为 “女装的玛丽” 就会提取出玛丽这个关键词。
在这个关键词下注册这个商品。
当用户搜索玛丽时依据排序算法检索这个词下注册的所有对象,并依据页数返回对象的范围。
之后访问每个对象如果对象存在就返回他相关数据,这些数据汇总到一个页面显示给用户。
而google就是一个典型的关系被动维护系统具体分析不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