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编程:优化 Linux 系统的确定性与性能
1. 实时编程中的延迟类型
在实时编程里,有两种重要的延迟需要我们关注,它们对系统的实时性能有着关键影响。
- 中断延迟 :指的是从产生中断到中断服务程序(ISR)处理完中断,并唤醒等待该事件的线程所花费的时间。这个延迟主要取决于 ISR 的编写方式,正常情况下,它应该非常短,通常以微秒为单位衡量。
- 抢占延迟 :是从内核得知某个线程准备好运行,到调度器实际开始运行该线程所经历的时间。它由内核是否可被抢占决定。若内核正在执行临界区代码,重新调度就得等待,其延迟时长取决于内核抢占的配置。
2. 内核抢占设置
主流 Linux 提供了三种内核抢占设置,可通过“Kernel Features | Preemption Model”菜单进行选择,具体如下:
| 选项 | 说明 | 适用场景 | 特点 |
| ---- | ---- | ---- | ---- |
| CONFIG_PREEMPT_NONE | 无抢占,内核代码会持续运行,直到通过系统调用返回用户空间(此时总是允许抢占),或者遇到使当前线程休眠的等待操作 | 服务器和部分桌面内核,对吞吐量要求高于响应性的场景 | 减少内核与用户空间的转换次数和上下文切换总数,吞吐量最高,但抢占延迟大 |
| CONFIG_PREEMPT_VOLUNTARY | 启用额外的抢占请求检查,当 need_resched
标志被设置时,会调用调度器 | 部分桌面发行版 | 降低最坏情况下的抢占延迟,但吞吐量略有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