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无法启动解决 booting the kernel.

本文详细分析了使用mini2440带的Linux2.6.32使用u-boot1.3.4引导时无法启动内核的问题,并指出原因在于u-boot中的频率与kernel中CPU频率设置不一致。通过将MINI2440修改为S3C2440,解决了此问题,使得内核成功启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使用mini2440带的Linux2.6.32 使用u-boot 1.3.4引导时候无法启动内核,一直停留在以下这地方:


done

Bytes transferred = 2286856 (22e508 hex)
## Booting kernel from Legacy Image at 32000000 ...
   Image Name:   Linux-2.6.32.2-FriendlyARM
   Created:      2012-02-12   4:43:25 UTC
   Image Type:   ARM Linux Kernel Image (uncompressed)
   Data Size:    2286792 Bytes =  2.2 MB
   Load Address: 30008000
   Entry Point:  30008000
   Verifying Checksum ... OK
   Loading Kernel Image ... OK
OK

Starting kernel ...

Uncompressing Linux..................................................................................................................................................... done, booting the kernel.



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三个:

1.u-boot中的频率与kernel中CPU频率的设置不一样,kernel中设置的过高,使程序跑飞。

2.mach_type值不一致。u-boot中的mach_type值与kernel中的不一致,导致这个问题。

3.启动的时候,串口参数设置有问题。


我的问题是第2个大原因。

去arch/arm/mach-s3c2440/mach-mini2440.c 查看下面这个结构体:
MACHINE_START(MINI2440, "MINI2440")
/* Maintainer: Michel Pollet <buserror@gmail.com> */
.phys_io        = S3C2410_PA_UART,
.io_pg_offst    = (((u32)S3C24XX_VA_UART) >> 18) & 0xfffc,
.boot_params    = S3C2410_SDRAM_PA + 0x100,
.map_io         = mini2440_map_io,
.init_machine   = mini2440_init,
.init_irq       = s3c24xx_init_irq,
.timer          = &s3c24xx_timer,
MACHINE_END

问题就是出在第一行的MINI2440,因为这个宏定义扩展之后的machine type 就成了 MACHINE_TYPE_MINI2440, 而我在u-boot定义的是MACHINE_TYPE_S3C2440,因此不匹配导致内核不识别死在这里了。

将MINI2440改成S3C2440后内核成功起来
<think>首先,用户的问题是关于U-Boot启动日志显示内核开始启动无法成功进入系统的原因和解决方案。用户参考了几个引用,这些是关于U-Boot启动日志、启动参数和引导阶段的。 关键引用: - 引用[1]:U-Boot启动日志分析,包含系统日志信息。 - 引用[2]:bootargs参数示例,如earlyprintk、console、root等。 - 引用[3]:U-Boot之前的引导阶段,U-Boot被加载到RAM中。 用户的问题:U-Boot启动日志显示内核开始启动无法成功进入系统,可能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我需要基于U-Boot和Linux启动过程的知识来回答。常见原因包括: 1. 内核参数错误(如bootargs)。 2. 根文件系统问题(如root设备未找到或损坏)。 3. 内核映像问题(如损坏或不兼容)。 4. 硬件问题(如内存、外设)。 5. 引导加载器配置错误。 从引用[2]中,bootargs参数包括: - console=ttyS0,115200:串口控制台。 - root=/dev/mmcblk0p4:根文件系统在MMC分区4。 - init=/sbin/init:初始化进程。 - 其他参数如loglevel=8等。 可能的原因: - root参数错误:如果根设备不正确,内核无法挂载根文件系统。 - 文件系统损坏:导致无法加载init进程。 - 内核参数缺失:如缺少必要的模块或驱动。 - 硬件初始化失败:如串口、存储设备。 解决方案: 1. 检查U-Boot日志:确认内核启动信息。 2. 验证bootargs:确保root、console等参数正确。 3. 检查根文件系统:使用工具修复或重新烧写。 4. 调试内核:通过串口输出分析错误。 5. 更新U-Boot或内核:确保兼容性。 回答结构: - 清晰、逐步解释。 - 使用中文。 - 添加引用标识。 - 生成相关问题。 - 使用LaTeX格式数学表达式(如果适用),但这里可能不涉及数学,所以可能不需要。 在回答中,如果提到参数或日志,可以使用代码块或行内格式。 生成相关问题: - 基于主题,如U-Boot调试、内核启动问题。 最终回答: 1. 解释可能原因。 2. 提供解决步骤。 3. 添加引用。 4. 生成相关问题。</think>### U-Boot启动日志显示内核开始启动无法进入系统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当U-Boot启动日志显示内核已开始启动(例如,出现类似“Starting kernel ...”的消息),但系统无法成功进入用户空间(如无法加载根文件系统或init进程),这通常表明问题发生在内核初始化阶段或后续用户空间加载过程中。以下我将基于U-Boot和Linux启动流程,逐步分析可能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分析参考了U-Boot日志的结构(如引用[1]所述)、启动参数(如引用[2]的`bootargs`配置)以及引导阶段的上下文(如引用[3]所述)。 #### 可能原因分析 U-Boot启动流程大致分为:加载内核映像 → 设置启动参数 → 跳转到内核执行。如果内核开始启动但失败,常见问题集中在以下方面: 1. **启动参数(bootargs)错误** U-Boot通过`bootargs`环境变量传递参数给内核。如果参数不正确,内核可能无法挂载根文件系统或初始化硬件。例如: - `root=`参数指定错误(如`root=/dev/mmcblk0p4`在引用[2]中),如果设备名或分区号不匹配,内核无法找到根文件系统。 - `console=`参数配置不当(如`console=ttyS0,115200`),导致串口输出失败,无法显示内核错误信息。 - 缺少关键参数,如`init=`、`rootfstype=`(文件系统类型),或内存参数(如`cma=`)[^2]。 2. **根文件系统问题** 内核启动后需挂载根文件系统以加载`init`进程。常见故障包括: - 文件系统损坏(如eMMC/SD卡坏块导致数据错误)。 - 文件系统格式不兼容(如配置为ext4但实际为FAT32)。 - 根设备未初始化(如MMC驱动加载失败或设备未识别)。 3. **内核映像或驱动问题** - 内核映像损坏(如U-Boot加载时传输错误)。 - 缺少必要驱动(如存储控制器、串口驱动),导致硬件初始化失败。 - 内核配置错误(如未启用特定功能模块)。 4. **硬件或资源问题** - 内存不足或分配错误(如`cma=8M`在引用[2]中,但实际需求更大)。 - 外设故障(如eMMC损坏、时钟源不稳定)。 - 早期引导阶段的问题(如U-Boot被加载到错误地址,影响内核解压,见引用[3])。 5. **日志输出级别限制** 如果`loglevel=`参数设置过低(如引用[2]中`loglevel=8`,但内核错误日志级别更高),关键错误信息可能被抑制,无法通过串口输出[^1]。 #### 解决方案步骤 以下步骤基于U-Boot日志调试方法(引用[1])和启动参数优化(引用[2])。请通过串口连接设备,逐步操作: 1. **检查并修正启动参数** - 在U-Boot命令行中,使用`printenv`查看当前`bootargs`。 示例命令: ```bash => printenv bootargs ``` - 验证关键参数: - 确保`root=`指向正确设备(如`/dev/mmcblk0p4`对应eMMC分区4)。 - 添加`rootfstype=ext4`(如果文件系统是ext4)和`init=/sbin/init`。 - 设置高日志级别:添加`loglevel=15`(显示所有调试信息)和`earlyprintk`(启用早期输出,如引用[2]中的`earlyprintk=sunxi-uart,0x02500000`)。 - 更新参数示例: ```bash => setenv bootargs 'earlyprintk=sunxi-uart,0x02500000 console=ttyS0,115200 loglevel=15 root=/dev/mmcblk0p4 rw init=/sbin/init rootfstype=ext4' => saveenv # 保存环境变量 => boot # 重新启动 ``` 如果问题解决,说明参数错误是主因[^2]。 2. **诊断根文件系统** - 使用U-Boot的存储工具检查设备: 示例(检查MMC分区): ```bash => mmc info # 确认MMC设备识别 => mmc part # 列出分区 ``` - 如果分区正常,但文件系统损坏: - 在U-Boot中尝试修复(如果支持)或通过PC工具修复(如`fsck.ext4`)。 - 重新烧写根文件系统映像。 3. **验证内核映像和驱动** - 检查内核映像完整性:在U-Boot中使用`iminfo`命令(如`iminfo ${loadaddr}`)。 - 如果映像损坏,重新编译或下载内核,并确保U-Boot加载地址正确(参考引用[3]的加载机制)。 - 启用驱动调试:在`bootargs`中添加`initcall_debug=1`(如引用[2]),观察内核初始化顺序。 4. **硬件和资源调试** - 检查内存:确保U-Boot日志中内存大小正确(如`DRAM: 512 MiB`),调整`cma=`参数。 - 测试外设:在U-Boot中运行简单测试(如`mmc read`读写数据)。 - 如果问题持续,考虑硬件故障(如更换eMMC或检查电源)。 5. **分析内核输出日志** 启动后,观察串口输出的内核消息: - 如果卡在特定位置(如“Kernel panic”),根据错误码解决(如文件系统错误码$EIO$)。 - 如果无输出,确认串口配置(`console=`参数)和波特率匹配。 一般地,80%的此类问题源于启动参数或根文件系统错误。通过逐步调整参数并捕获日志,可高效定位问题[^1][^2]。 #### 相关问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