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 learning + SLAM小综述

本文探讨了深度学习(DL)在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中的应用,包括单目SLAM深度估计、相机重定位、前端特征匹配、端到端SLAM学习和语义SLAM。尽管DL在某些方面提高了SLAM的鲁棒性,但长期看,它不太可能完全取代SLAM。短期内,DL将更多地与传统方法融合,特别是在特征提取和匹配等方面发挥作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两个月前写的DL+SLAM研究现状综述,刚想起放到博客上。

 

 

 

 

随着近几年深度学习技术的火热,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尝试将深度学习引入到SLAM中去,有些工作也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效果。本文尝试对相关工作进行简单梳理,并探讨深度学习+SLAM的可行性和发展方向。当然个人学识有限,如有疏漏之处望大家不吝指正。

 

首先上个人观点:长期来讲,深度学习有极大可能会去替代目前SLAM技术中的某些模块,但彻底端到端取代SLAM可能性不大。短期来讲(三到五年),深度学习不会对传统SLAM技术产生很大冲击。

 

下面结合具体工作谈谈这么说的理由。目前深度学习+SLAM有几个主要的研究方向:1)单目SLAM学习尺度/深度;2)相机重定位;3)前端提取特征和匹配4)端到端学习相机位姿;5)语义SLAM;

 

  1. 单目SLAM学习尺度/深度

单目纯视觉SLAM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尺度信息,于是最直观的思路就是引入深度学习来脑补图像的尺度/深度信息。

代表工作其实有很多,但很大一部分是端到端架构,两个网络分别计算pose+depth直接出绝对轨迹,这类工作我放在后面端到端学习位姿部分中介绍,这里仅例举估计深度而不计算pose的工作。如TUM发表在CVPR17上的CNN-SLAM: Real-time dense monocular SLAM with learned depth prediction,将LSD-SLAM里的深度估计和图像匹配都替换成基于CNN的方法,取得了较为鲁棒的结果。

https://i-blog.csdnimg.cn/blog_migrate/4b016fcf79e235e8731e8e090b26f8ea.png

 

但个人认为用DL估算深度在原理上不是很站得住,DL擅长去做一些高层理解类的任务如特征估计图像匹配等,但深度估计太偏计算几何了。人眼去看一张图像也只能获得大概定性的深度远近,而无法得到精确定量的深度大小,这种任务对于DL来说实在有些强人所难了。而传统的深度计算方法,不考虑误差理论上是可以得到精确数学解的,深度学习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这样的解析精度。

实际上,相关工作的精度确实不高,CNN-SLAM在室内每个像素的平均误差约50cm,在室外则高达7米,相比传统三角化计算深度在精度上有一定差距。但优势在于鲁棒性较强,传统三角化所面临的视差太大太小问题在DL这里都不存在。

 

  1. 相机重定位/闭环检测

相机重定位/闭环检测通常需要对当前时刻各类传感器的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并与之前得到的历史数据进行搜索匹配,以便在跟丢后重新获取一个初始位置/判断是否到达了某个历史位置。

这一过程与传统的图像匹配有一定相似性,是比较适合用深度学习去完成的一类任务。

代表工作如DL+SLAM的开山之作——剑桥的论文:ICCV15的PoseNet,使用GoogleNet去做6-dof相机位姿的回归模型,并利用得到的pose进行重定位。

其结果在当时(15年)非常具有开创性,但其主要意义还是在于开创了一种新的思路,其实用性及精确度并不如传统重定位方案来的可靠。

### YOLO与SLAM结合的应用及其实现方式 #### 背景介绍 目标检测技术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YOLO系列作为一阶段目标检测算法的代表,在实时性和准确性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与此同时,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技术致力于实现实时定位与地图构建,其核心在于处理传感器数据以估计设备姿态并生成环境模型。 当YOLO与SLAM结合时,可以通过目标检测提供额外的语义信息,从而增强SLAM系统的性能[^1]。具体而言,YOLO能够识别场景中的物体及其类别,并通过这些信息辅助SLAM完成更精确的地图构建和动态障碍物管理。 --- #### 结合方式的技术细节 ##### 1. **利用YOLO进行动态物体过滤** 在动态环境中,传统的几何特征提取方法可能受到运动物体的影响,导致错误匹配或轨迹漂移。通过引入YOLOv5等目标检测算法,可以有效区分静态背景和动态物体。例如,CFP-SLAM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和匈牙利算法与YOLOv5结合的方式,解决了动态物体带来的干扰问题,尽管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计算开销[^2]。 ##### 2. **语义信息融入SLAM框架** YOLO不仅提供了物体边界框的信息,还附带了分类标签。这种语义信息可以直接嵌入到SLAM系统中,帮助优化关键帧的选择、回环检测以及地图点的描述符生成。例如,3DS-SLAM尝试将部分感知对象定位与目标检测相结合,增强了对动态目标的鲁棒性。 ##### 3. **提高SLAM系统的实时性** 相较于复杂的多阶段语义分割算法,YOLO作为一种快速的一阶段检测方案,显著提升了整体流程的速度。实验表明,基于YOLOv5的目标检测可以在不影响精度的前提下大幅缩短处理时间,使得SLAM更适合资源受限的硬件平台[^3]。 ##### 4. **实际测试与评估** 为了验证上述理论的实际效果,研究者通常会选用公开的标准数据集进行对比试验。比如TUM数据集被广泛应用于室内动态场景下的SLAM评测。其中,`freiburg3_sitting_xyz` 和 `freiburg3_walking_xyz` 数据集分别模拟了低移动和高移动动态场景。实验结果显示,在配备NVIDIA GeForce RTX 2060显卡和其他高性能组件的情况下,YOLOv5与ORB-SLAM2集成后的系统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4]。 --- #### 示例代码片段 以下是将YOLOv5集成至SLAM管道的一个简化版本: ```python import torch from yolov5 import detect as yolo_detect def integrate_yolo_with_slam(image, model_path="yolov5s.pt"): """ 使用YOLOv5为目标检测模块,返回检测结果供SLAM使用。 参数: image (numpy.ndarray): 输入图像 model_path (str): 预训练YOLOv5模型路径 返回: list: 包含检测结果的对象列表 [{'class': ..., 'bbox': ...}] """ device = torch.device('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model = torch.hub.load('ultralytics/yolov5', 'custom', path=model_path).to(device) results = model(image) detections = [] for *box, conf, cls in results.xyxy[0]: bbox = [int(x) for x in box] class_id = int(cls.item()) detections.append({'class': class_id, 'bbox': bbox}) return detections ``` 此函数接收输入图像并通过加载预训练好的YOLOv5模型执行推理操作,最终输出每帧内的所有感兴趣区域及相关属性。 --- #### 总结 综上所述,YOLO与SLAM的结合不仅能改善传统SLAM面对复杂动态环境的表现,还能借助深度学习的优势提升自动化水平。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此类跨学科解决方案往往伴随着较高的开发成本和技术门槛,因此需谨慎权衡应用场景需求与实施难度之间的关系。 ---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