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际主流的网络安全架构模型主要有:
● 信息技术咨询公司Gartner的ASA(Adaptive Security Architecture自适应安全架构)
● 美国政府资助的非营利研究机构MITRE的ATT&CK(Adversarial Tactics Techniques & Common Knowledge 对抗战术技术和常识)
● 信息技术咨询公司Gartner的CSMA(Cybersecurity Mesh Architecture网络安全网格架构)
1. Gartner提出的ASA(Adaptive Security Architecture自适应安全架构)
2014年,针对于当时业界安全产品主要重在防御和边界,安全态势形成严重挑战的问题,Gartner公司首次提出ASA(Adaptive Security Architecture自适应安全架构),希望业界能从单纯被动防御和应急响应的思路中解放出来,通过加强持续监测和分析预测提升主动防御能力,1.0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象限:
- 预防Pretect,通过系统加固和隔离等手段来减少系统暴漏面积,比如采用黑名单;
- 检测Detect,持续监视/检测事故的发生并对其进行评估,对检出的事故进行隔离,以防止其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 响应Response,事故发生之后需要对事故进行补救和溯源;
- 预测Predict,根据以往已经存在的威胁,来预测潜在的威胁。
2017年,针对于高级攻击的防御架构,Gartner公司在1.0架构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理论丰富,将自适应安全架构的外延扩大,自适应安全架构进入2.0时期:
- “持续监控分析”改成“持续可视化和评估”,同时加入UEBA相关的内容(User& Entity behavior analytics用户和实体的行为分析);
- 引入每个象限的小循环体系,不仅仅是四个象限大循环;
- 在大循环中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