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长篇小说
文章平均质量分 75
freexploit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FreeXploiT 成立三年感言!
04年成立的,和一个朋友,现在那个朋友不知所踪了(他叫菜菜,很早就玩汇编了)后来的两年基本是我一个人更新里面的blog我这个算是最早的安全聚合blog吧? 暗礁的也挺早 不过是团队形式的 鬼仔的05年 neeao的04.10.26我的04.10.15那时候就是想弄点资料自己收藏着看看 ,当然也有很长远的目标 就是想做一个网站 先拿blog练练手一练就是三年啊 哈。。blo原创 2008-01-11 22:43:00 · 8345 阅读 · 7 评论 -
sony的故事 第 5 章
战争篇 第五章第五章 在探索开发一种新的产品时,经常有人向井深建议制造收音机,因为收音机在日本仍然有很大的需求量,而不是再加个短波接收器就可以满足的。但是井深坚决地拒绝了这种建议。他的理由是大公司可能很快就会从战争中恢复过来,他们势必将其元件优先用于自己的产品,然后才卖给其他人。很自然,他们会把最新的技术保留在自己手中,尽可能长久地在与他人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井深和我经常谈到新公司的概念,它应原创 2005-10-03 00:15:00 · 1615 阅读 · 0 评论 -
sony的故事 第 15 章
战争篇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东京和纽约的索尼展示室深得人心,这使得我相信我们需要在东京的中心建立一个永久的标志,因为我们的办公室和工厂都远离闹市区。我们在银座区买下了一个街角,正好处在城市最热闹的十字路口上,我们在那里盖了一座八层的大楼,这是建筑法规所允许的最高楼层。虽然我们无法再向上发展,但往下却没有什么阻碍,所以在大楼的下面又做了六层。地上部分是购物中心和公用设施楼层,空间已经很宽裕,我决定将原创 2005-10-02 23:05:00 · 1535 阅读 · 0 评论 -
sony的故事 第 18 章
管理篇 第三章第十八章 一旦有了干练、智慧、而且精力充沛的职工,下一步就是如何激励他们的创造性。长期以来,日本人都被看作是模仿者,而不是创造者。但是我认为,如果不把过去四十年里日本工业界所取得的成绩视为创造,那简直就是太愚蠢了。生物化学、陶瓷和纤维等新材料、光电子学和其它领域里的一切都是明证。当然,我们在制造技术和质量管理中的贡献也是创造。 在商业的世界里,作为孩子,作为学生,作为新手,我们原创 2005-10-02 22:45:00 · 1481 阅读 · 0 评论 -
sony的故事 第 24 章
竞争篇 第二章第二十四章 我们在日本持续的激烈竞争也改变了我们对工作的看法。过去用最低的成本生产大量的产品是很重要的,但是现在我们产品的生命周期正在不断地缩短,而成本却越来越高,如果我们的库存量太大,结果就会有一大堆过时货。现在重视的是怎样迅速地、高效地将新产品推上组装生产线。过去一种型号可以生产一年半或者两年;现在半年后就必须改型,通常还会更快。对这么短的周期投入大量的资金、精密的技术和高度复原创 2005-10-02 20:36:00 · 1335 阅读 · 0 评论 -
sony的故事 第 28 章
技术篇 第二章第二十八章 也许是因为我们对生存手段的需要,日本的科学更倾向于实用,而不是理论。我们拿来了很多基本思想,把它们转变成实际的物体,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产品连那些基础技术的创始人都没有想到。当然这是必然的。索尼公司的历史上就有一个很好的例证,我们改造了晶体管,将它用于收音机。今天我们正在开发用于机器上的新材料,但是那些机器还在设计者的图板上,而我们知道随着开发工作的进展,将来会需要它们原创 2005-10-01 23:16:00 · 1725 阅读 · 0 评论 -
sony的故事 第 30 章
技术篇 第四章第三十章 我们每年举行一次内部技术交易会,我们把它称为技术交流会。在这个会上各个部门和项目组设置自己的摊位,就像贸易展销会上一样。只允许索尼公司的人进入会场,对外邀请控制得很严。去年来自日本和海外的6,000名索尼公司员工参观了这个展示会。在展示会上他们可以看到我们研究和开发的现状,他们经常可以找到在自己的工作中有用的东西。我们展示工艺设备和材料,还演示研究项目的现状。工程师和技术原创 2005-10-01 21:45:00 · 1294 阅读 · 0 评论 -
sony的故事 第 35 章 【完结】
贸易篇 第三章SONY的故事 作者:盛田昭夫 翻译:赵健章 第三十五章 就这样,我们扩展了海外的贸易和开发。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关注人们对我们的贸易额作出的反应,例如在英国和美国,在销售我们的产品的同时为当地人创造就业机会不仅仅是符合逻辑的,也是谨慎的。这在国外对于日本制造商一直是个主要的问题,由于他们在制造和销售诱人的家用产品方面取得了成功,从而也造成了不少的麻烦。有时评论家们谈到来自日本的出口原创 2005-10-01 21:14:00 · 1573 阅读 · 0 评论 -
sony的故事 第 4 章
战争篇 第四章第四章 突然之间我们的世界发生了变化。天皇在此以前从来没有直接对他的臣民说过话,现在他出来告诉我们,今后的日子是艰难的。他还说,我们可以“为万代后世铺平通往和平之坦途,”为此我们必须“忍耐无法忍耐之痛苦。”他希望日本向前看,他说:“聚集全部之力量贡献于建设未来。”他还要求国家“保持与世界共同进步”,这是一个挑战。 我知道我的义务是回到工作站去完成要求我做的事情。虽然大家都知道战原创 2005-10-03 00:16:00 · 2345 阅读 · 0 评论 -
sony的故事 第 6 章
战争篇 第六章第六章 如果站在今天的高度上来看,我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还存在着的其它问题。第一台箱式录音机重35公斤,我们的标价是17万日元。当汇率正式改为360日元对换1美元时,在占领期间的日本这是很大一笔钱。几乎没有私人愿意花那么大一笔钱来买一个他们认为不需要的东西。当时一个在工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一万日元。我们做了五十台这种录音机准备投入市场,然而市场却并不存在。井深和我都没原创 2005-10-03 00:14:00 · 1582 阅读 · 0 评论 -
卅年史诗!地球上出现过的CPU完全收藏 - (29) 无法忽视它的存在——APPLE(苹果)电脑(组图)
●APPLE(苹果)电脑 图片串串秀 从最古老的苹果电脑开始,贴苹果系列CPU的照片。Apple 1型 那个时候的CPU还没有能够独立,需要N多的外部电路来配合,看吧,有点恐怖是不是? 说是CPU,还不如说是主板…… 接下来到了Apple II。 Apple II总共有5种机型,下面是这5种机型的图片 一气呵成,Apple Ⅱ(多图)原创 2006-02-18 17:45:00 · 3431 阅读 · 1 评论 -
卅年史诗!地球上出现过的CPU完全收藏 - (26-28) x86架构下的其它CPU巨鳄 Cyrix,NexGen,IDT/Transmeta(组图)
●Cyrix CPU介绍 突然想起来,X86架构的CPU还有Cyrix公司啊!那我们就接着回顾吧。M1 M1 ,背面100MHz的M1100MHz的M1,背面还是M1,不过公司名称换了换了名称的M1,背面M1系列的核心照片(其中的一张)M2打开后盖的照片M2核心照片打着IBM标记的M2打着IBM标记的原创 2006-02-18 17:49:00 · 2740 阅读 · 0 评论 -
卅年史诗!地球上出现过的CPU完全收藏 - (20-25) 由无知到精通!详解CPU里遇到的“黑话”
●CPU常规知识汇总 CPU又叫中央处理器,是英文单词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缩写,负责对信息和数据进行运算和处理,并实现本身运行过程的自动化。在早期的计算机当中,CPU被分成了运算器和控制器两个部分,后来由于电路集成度的提高,在微处理器问世时,就将它们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中了。需要智能控制、大量信息处理的地方就会用到CPU。 CPU有通用CPU和嵌入式CP原创 2006-02-18 17:54:00 · 2881 阅读 · 0 评论 -
七种武器 ------- 鼠标
鼠标对于scer, 就想内裤对于舞女一样, 没有足够的代价决不放手。 ------------老孙 1、引子转载 2006-06-12 19:11:00 · 7352 阅读 · 2 评论 -
生不逢时的祭品 谈英特尔图拉丁处理器
生不逢时的祭品 谈英特尔图拉丁处理器本文主要阐述以下几个问题:图拉丁的分类与技术浅谈;英特尔为何要推出图拉丁;图拉丁与奔腾4,性能孰优孰略;奔腾4的致命缺陷,轻薄笔记本仰仗图拉丁;奔腾4止步3.8GHz,英特尔迷途知返;酷睿遥祭图拉丁:奔腾4 NetBurst架构终结,古老的P6架构重新登场题外话:二手图拉丁笔记本的抉择第一部分 图拉丁的分类与技术浅谈图拉丁,英文名Tualatin,是美国一条河转载 2006-09-25 23:20:00 · 6500 阅读 · 0 评论 -
卅年史诗!地球上出现过的CPU完全收藏 【索引】
(1) 引言 从1946年说起!填补我国教育上的空白 【开篇】 (2-5) “桃园三结义”!Intel公司就这样成立了 (6-9) 确立x86地位创造商业奇迹的CPU系列——80x86系列 (10-17) 空前强大经久不衰的系列CPU——Pentium系列 (18-19) 正本清源!“从古至今”历数AMD处理器(组图) (20-25) 由无知到精通!详解CPU里遇到的“黑话”原创 2006-02-26 01:12:00 · 2099 阅读 · 0 评论 -
卅年史诗!地球上出现过的CPU完全收藏 - (30) 回顾过去为的是成就未来 国货CPU也很有希望 【完】
●我们国产的CPU——龙芯 龙芯一号CPU是神州龙芯公司推出的兼顾通用及嵌入式CPU特点的新一代32位CPU,是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的通用CPU为核心,由神州龙芯公司拥有知识产权。基于0.18微米CMOS工艺的龙芯一号32位微处理器的投片成功,并通过了以SPEC CPU2000为代表的一批性能和功能测试程序的严格测试,标志着我国在现代通用微处理器设计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 打原创 2006-02-18 17:42:00 · 3194 阅读 · 2 评论 -
卅年史诗!地球上出现过的CPU完全收藏 - (6-9) 确立x86地位创造商业奇迹的CPU系列——80x86系列
1978年 确立x86地位创造商业奇迹的CPU——8086 大家一般都只知道8086,很少知道8085的存在,下面这个就是8085的真面目: 1978年,8086处理器诞生了。这个处理器标志着x86王朝的开始,为什么要纪念英特尔x86架构25周年?主要原因是从8086开始,才有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PC行业基础。虽然从1971年,英特尔制造4004至今,已经有32年历史;但是从没原创 2006-02-18 18:16:00 · 3582 阅读 · 0 评论 -
卅年史诗!地球上出现过的CPU完全收藏 - (18-19) 正本清源!“从古至今”历数AMD处理器(组图)
年 31 岁的 W.J.Sanders 和 Fairchild 公司的 7 个同事合伙成立 AMD 公司。 1970 年 第一个自有产品 Am2501 面世。 1979 年 AMD 公司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1982 年 AMD 和英特尔签订了关于 iAPX86 系列微机处理器和技术交换协议。设在奥斯汀的第一条生产线投入使用。 1983 年 AMD 推出了 INT.STD.1000 标准,这原创 2006-02-18 17:58:00 · 2955 阅读 · 0 评论 -
卅年史诗!地球上出现过的CPU完全收藏 - (10-17) 空前强大经久不衰的系列CPU——Pentium系列
Pentium,第一款与数字无关的处理器 1993年,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奔腾)处理器。本来按照惯常的命名规律是80586,但是因为实际上“586”这样的数字不能注册成为商标使用,因此任何竞争对手都可以用586来混淆概念,扰乱市场。事实上在486发展末期,就已经有公司将486等级的产品标识成586来销售了。因此英特尔绝对使用自造的新词来作为新产品的商标——Pentium。原创 2006-02-18 18:09:00 · 4128 阅读 · 2 评论 -
卅年史诗!地球上出现过的CPU完全收藏 - (1) 引言 从1946年说起!填补我国教育上的空白 【开篇】
引言 从1946年说起!填补我国教育上的空白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现代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又称为“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对于PC而言,CPU的规格与频率常常被用来作为衡量一台电脑性能强弱重要指标。今年是intel x86架构25周年,而x86架构的CPU对我们大多数人的工作、生活影响颇为深远。 在开始intel x86神原创 2006-02-18 18:25:00 · 2538 阅读 · 0 评论 -
sony的故事 第 7 章
战争篇 第七章第七章 我们的心中早就酝酿着要为东京通信工程公司开辟一个国际市场,这样一来,井深和我就不可避免地要出外旅行。1952年,磁带录音机的生意做得很好,井深想到美国去一趟,看看那里的磁带录音机还有什么新的用途,还想了解更多有关制造磁带本身的情况。他基本上不会说英语,但他能想法子应付,而且善于观察事物。令人失望的是在美国他仅在一些语音实验室里发现使用录音机,而录音机在日本的学校里比在美国使原创 2005-10-03 00:12:00 · 1896 阅读 · 0 评论 -
sony的故事 第 13 章
战争篇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六十年代中期时我出差比以往更多了。在索尼公司,我们早就深深地投入到录像业中,甚至在我去美国住家之前就是这样。我们心里早就有了家用录像机的想法,设计制图也已有好几年了。当时电视机还是黑白的,正在普及到各地,我们生产多少台就能卖掉多少台。美国的安培克斯公司正在生产大型录像机,用于广播行业。这使井深和我都想到人们肯定会希望在家里有一台录像机,供私人使用,就像他们有录音机一样。原创 2005-10-02 23:24:00 · 1493 阅读 · 0 评论 -
sony的故事 第 34 章
贸易篇 第二章 第三十四章 我们总是按照其它国家的规章制度在当地做生意和努力扩大业务。学会这一点并不容易,说老实话,我至今也没有看到过很多美国和欧洲的公司做出同样的努力。 进入欧洲市场对于我们而言不是那么容易。我们派去的是富有创造力的年青人,没有用很多条例和指令去约束他们,当然也没有特殊的好处和补贴。他们的工作是出色的,再一次证明了我的论点,人们工作不仅仅是为了钱。那些正在向低工资地区转移的原创 2005-10-01 21:20:00 · 1628 阅读 · 0 评论 -
sony的故事 第 2 章
战争篇 第二章第二章 读中学时,我在《无线电与试验》中第一次读到了有关磁录音的文章。那时候在日本甚至拥有电留声机的人都很少,这种留声机的唱片是用虫膝或者铝材制成的,质量粗糙,钢针发出难听的声音,而且很快就把唱片磨坏了。但是NHK,也就是日本广播协会,当时从德国引进了一台钢带录音机。这台机器的设计是崭新的,它用一条金属带作为录音媒体,它的保真度比我们家那台维克多牌电留声机高得多。也就在相同的时候,原创 2005-10-03 00:20:00 · 3319 阅读 · 0 评论 -
sony的故事 第 3 章
战争篇 第三章第三章 1945年的七月和八月中,几乎每天每夜都有对东京和横滨地区的空袭。我们可以看到银色的B-29飞机在轰炸内地之后从头顶飞过,附近的高射排炮向它们开火。有时从窗口可以看到B-29被击落,掉到海里去。曳光弹划过天空,弹片撒向大地。空袭时可以感觉到地面在颤抖,但是大部分空袭时我们仍在睡觉。我想我们不应该承认这一点,但事隔多年,现在那些军纪已经过时了。 当时我大为担心的是军方将无原创 2005-10-03 00:18:00 · 1712 阅读 · 0 评论 -
sony的故事 第 12 章
战争篇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早在1960年的时候我就在东京的银座地区开了一个展示室,在那里潜在的顾客们可以试用我们的产品,而没有推销员在一旁促销,展示室成了一个大家都很喜爱的地方,它的广告价值是巨大的。因为我们是新公司,我们必须向日本人介绍自己,就像后来我们还要向美国人和欧洲人做自我介绍一样。 在纽约建立一个展示室成为我的目标。我巡视了这座城市,意识到如果我要找的人是有钱人,他们买得起我们的高原创 2005-10-02 23:48:00 · 1688 阅读 · 0 评论 -
sony的故事 第 20 章
风格篇 第二章第二十章 日本人对工作的态度与美国人大不相同。日本人更加适合调整对工作的观念,不管是什么工作,只要它是光荣的,都是如此。一个人满了五十五或者六十岁,退休以后找一个比以前卑微的工作继续赚钱,这样做不会被人瞧不起。我应该声明,高层领导人通常是没有规定退休年龄的,他们中的很多人一直工作到七十甚至八十岁。 在索尼公司,我们规定总裁六十五岁退休,但是为了利用他们的经验和知识,我们仍然保留原创 2005-10-02 21:59:00 · 1606 阅读 · 0 评论 -
sony的故事 第 22 章
风格篇 第四章第二十二章 管理者的主要职能是做决定,也就是说要具备专业知识,有能力预见到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我认为,一个经理必须对自己的行业领域有广泛的常识。由知识与经验产生的特殊感觉也很有帮助,这种特殊感觉是只有人类才具有的、超乎事实与数据之外的直觉。 有一天在纽约,我与彼特.德拉克教授、比尔.本巴赫一起吃午饭,德拉克教授是一名管理学专家,本巴赫是个广告商,他为我们做过多次广告宣传原创 2005-10-02 21:30:00 · 1564 阅读 · 0 评论 -
sony的故事 第 23 章
竞争篇 第一章第二十三章 “如果日本公司的管理这样好,”一位美国朋友问道,“为什么每年有18,000个日本公司破产呢?”答案是这样的:出于同样的原因,他们在其它方面失败了。正如我在前面的章节中指出的那样,任何魔力和秘密都不能使日本的公司成功,只有把大量的工作做好才行,这些工作必须依靠公司的经理们去做,而不能指望银行家和政府官僚去做。 日本公司的光荣和难以对付之处,即我们的工业机器中的生命血液原创 2005-10-02 20:39:00 · 1367 阅读 · 0 评论 -
sony的故事 第 27 章
技术篇 第一章第二十七章 我们日本人一直受到生存条件的困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脚下的大地每天都在颤抖。我们天天生活在这些火山岛上,不仅受到大地震的威胁,也受到台风、海啸、暴风雪和春季洪水的威胁。我们的岛屿除了水之外几乎没有给我们提供任何原材料,只有小于四分之一的土地是可以住人或者用于耕种的。所以,我们对自然资源非常珍惜。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们学会了尊重自然,保护资源,使产品小型化,并把技术视原创 2005-10-02 20:15:00 · 1681 阅读 · 0 评论 -
sony的故事 第 19 章
风格篇 第一章第十九章 我曾经抱怨一位美国朋友,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一件真正美国制造的东西,他回答说:“为什么你没有想到我们的律师呢?他们是地地道道的美国货!”我们两人都为这个幽默发出了笑声,但是事实却并不好笑。 律师在我的心中已经成了美国与日本工业在经营差异上的象征,他们也是美国体系的一个弱点。在美国的很多场合,我曾经非常坦诚地谈到过律师的问题,也包括在哈佛大学国立肯尼迪学院的讲话。 美国原创 2005-10-02 22:37:00 · 2357 阅读 · 0 评论 -
sony的故事 第 17 章
管理篇 第二篇第十七章 如果把所有需要动脑筋的事都留给管理人员去做,那么一个公司就不会获得成功。公司的每个人都要做出自己的贡献,而基层员工的贡献不仅仅在于手工劳动。我们坚持做到让全体员工都贡献出自己的智慧。现在我们公司里每个员工平均一年提八条建议,这些建议大部分与减轻他们的劳动或者提高可靠性和工效有关。西方有些人嘲笑这种建议制度,他们说这是在强迫职工复述一些显而易见的事,或者表明缺乏管理人员的领原创 2005-10-02 22:51:00 · 1605 阅读 · 0 评论 -
sony的故事 第 14 章
战争篇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我们的生意都越做越兴旺。1964年我们开始生产桌上计算器,我想这种东西对于我们的产品系列表是一个很好的补充。1964年3月,在纽约的世界交易会上我们展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固态组件桌上计算器。我亲自到会主持展示仪式,我一直很乐意做这种事。有一次在纽约我正在向《纽约时报》的记者们展示摄像机,我听到外面传来了消防车的声音。我从窗户往外望去,看到浓烟从我们自原创 2005-10-02 23:21:00 · 1654 阅读 · 0 评论 -
sony的故事 第 21 章
风格篇 第三章第二十一章 谁是公司的主人?是经理、股东,还是工人?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在日本,我们认为公司应该像关心股东那样来关心工人。我非常理解股东的重要性。我们有很多股东,而且百分之四十不是日本人。管理者的责任就是有效地利用他们的投资,对他们的投资给与回报,而这种回报是他们自己用其它的办法所得不到的。但是这并不总是指的分红。它也可以是股票的增值,在日本,人们认为这比分红更重要,因为股票增值原创 2005-10-02 21:55:00 · 2051 阅读 · 0 评论 -
sony的故事 第 26 章
竞争篇 第四章第二十六章 我已经对竞争如何造就了我们宏大的工业这个话题谈了很多,我必须承认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当今社会中的竞争过于激烈了。在教育和社会生活中都存在着竞争,这种竞争毁灭了很多年青的生命。为在学校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竞争是很紧张的。因为进入“最好”的学校的机会是建立在成绩之上,所以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竞争性的考试。于是在日本产生了有名的“教育母亲”,她们强迫孩子过着一种非常艰难、没有欢乐和充原创 2005-10-02 20:21:00 · 1504 阅读 · 0 评论 -
sony的故事 第 29 章
技术篇 第 三 章第二十九章 在东京的一个星期六,我们召开了一次部门领导会议,有些人问我,为什么最近在我们的广告中没有看到那句口号,“研究造成了与众不同”。我们必须谈一谈,我说,如果总是说“研究造成了与众不同”,我们的人可能就会认为只搞研究就足以保持公司的繁荣,其实并非如此。我举了法国的例子。法国是一个相信“研究造成与众不同”的国家,所以他们有很多独特的东西。卡拉维拉喷气式客机的发动机设计在飞原创 2005-10-01 23:13:00 · 1443 阅读 · 0 评论 -
sony的故事 第 31 章
关系篇 第一章第三十一章 现代日本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的关系中经常出现暴风骤雨,今天美国与欧共体在对日贸易上陷入了周期性的麻烦,这并不奇怪。我想我们应该认识到,同时也应该感到庆幸,我们之间的问题还没有糟糕到政治化的地步,我们还可以坐下来理智地交谈。但是这种情况就像慢性病,我们必须找出治疗的方法。像美国和日本这样的两个国家,他们的贸易额大于八百亿美元,它们的产业和服务业加在一起要占世界的30%,因为贸原创 2005-10-01 21:41:00 · 1426 阅读 · 0 评论 -
sony的故事 第 32 章
关系篇 第二章第三十二章 1962年时虽然只有很少的UHF电视台,但美国的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却要求所有的电视机除了有标准的VHF调谐器之外还必须装上UHF调谐器,这使得我们很头疼。我们制造好几种型号的小电视机,包括有名的“大肚子”电视机(当时索尼公司请了曾撰文批评电视文化的评论家大宅壮一为这种电视机做广告,广告中大宅将这种小型电视机放在自己的大肚子上,躺在床上观看,以后很多人都把这种电视机原创 2005-10-01 21:36:00 · 1531 阅读 · 0 评论 -
sony的故事 第 8 章
战争篇 第八章第八章 1953年我第一次出国旅行时就想过,我们公司的全称“东京通信工程株式会社”不适于用在我们的产品上,它太绕舌了。即使在日本,我们也要把它简称为“东通工”。但是在美国,我发现没有一个人可以说出这两个名称来。英译的公司名称是Tokyo 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ompany,显得很笨拙。有一段时间我们试着用过Tokyo Teletech,但是又原创 2005-10-03 00:10:00 · 1625 阅读 · 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