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一张图,讲AI最快带来的问题不是取代工程师,而是“猴子有枪”,身边能力不足的同事,能用其糟糕的叙述,以极高的效率和规模,疯狂产出连自己都不明白的代码。
其实我也在用 Cursor 在写一些小玩意小工具之类的,比如各种Chrome插件或小客户端。
说实话我不懂前端和客户断开发,也不会调试,但是有 Cursor,我只管提出我的要求,然后不断的 accept,然后不断的运行看是不是我想要的功能。
最后做出来的效果也还可以,反正是我自己用,能用就行,所以我自然不用去管怎么实现的,无所谓,反正 it works。
但是我却在反思,如果我要完成的是一个工作里生产级的任务呢?我还能这么随心所欲吗?
我敢不敢让 AI 就这样完成一个功能,我就把代码直接提交了。可能我想这么干,我的主管和周围的人也不允许。或者你是主管,你是不是放心你的下属这么干?
答案不言自明。
为什么?因为我没有判断,我没法判断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分支异常是否考虑充分了,分支异常的处理方式是否合理,用了什么算法和库,为什么要这么用,是否有安全隐患,有没有更好的实现方式,等等等等。
当然,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就是这个需求我理解充分了吗?
这些其实是工程师日常在做开发的时候,会不断思考、不断做出判断的过程。
我认为 AI 会被训练地在实现过程上远超人类,但是永远取代不了人的判断。
所以,如果工程师只是单纯的 AI 代码生成者,没有判断力,或者因此失去了判断力,这才是把人自身最大的价值给丢失掉了。
所以,再进一步,谁会有判断力,谁会有更好的判断力?
其实就是团队里那批技术能力好,经验丰富的那群人,比如技术专家、架构师等等。
为什么,无它,因为他们经历的多。
之前还有言论会说,产品经理会替代程序员,因为代码都可以用 AI 实现了,其实我觉得太绝对。纯功能是没有问题,但是大型软件系统不只是功能需求,至少一半甚至多半非功能性的性能、稳定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以及安全性等要求。
如果产品经理没有专业技术上的判断力,没有业务领域知识的判断力,只有产品Sense,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我们会发现AI时代,其实对人才的要求反而越来越高了,对人的知识的跨度要求越来越高(比如产品经理),对综合判断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而这些能力提升的来源在哪里?我觉得是实践,在 AI 的辅助下抓住一切机会尝试更多的领域实践,让自己见识的更多,未来才不会抛下。
不要告诉我,你都没见过没经历过的东西,你通过AI就能变成专家,就都懂了,我觉得这就是扯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