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IP协议分析
一、实验目的
分析IP报文格式、IP地址的分类和IP层的路由功能。
二、实验内容
首先,结合上个试验的报文,分析IP协议报文格式;然后,结合试验体会IP地址的编址方法和数据报文发送、转发的过程;最后,分析路由表的结构和作用。
三、实验环境和分组
l 三层交换机2台,标准网线4根,console线4条,计算机4台;
l 每4名同学为一组,其中每2名同学作为一小组,每小组共同配置1台交换机。
四、实验组网
见图3.2.5节的图3-10。
五、实验步骤
步骤 1 将PCA上的子网掩码配置为:255.255.0.0,在PCA和PCB上运行Ethereal进行报文截获,然后执行PCA ping PCB。观察PCA和PCB能否ping通?结合截获报文分析原因。
答:不能PING通。在报文中的ARP协议中有“WHO HAS 10.1.3.10 TELL 10.1.2.10”,
是以BROADCAST形式发出的,之后有一个ICMP协议报文回应“DESTINATION UNREACHABLE”,即找不到10.1.3.10,故说明PING不通。
步骤 2 将PCA上的子网掩码恢复为:255.255.255.0。查看交换机路由表信息,执行命令: [Quidway]dis ip routing –table
将结果填入表3-7。
表3-7交换机路由表信息
Destination/Mask |
Protocol |
Pref |
Cost |
Nextthop |
Interface |
10.1.2.0/24 |
DIRECT |
0 |
0 |
10.1.2.1 |
Vlan-interface2 |
10.1.2.1/32 |
DIRECT |
0 |
0 |
127.0.0.1 |
InLoopBack0 |
10.1.3.0/24 |
DIRECT |
0 |
0 |
10.1.3.1 |
Vlan-interface3 |
10.1.3.1/32 |
DIRECT |
0 |
0 |
127.0.0.1 |
InLoopBack0 |
127.0.0.0/8 |
DIRECT |
0 |
0 |
127.0.0.1 |
InLoopBack0 |
127.0.0.1/32 |
DIRECT |
0 |
0 |
127.0.0.1 |
InLoopBack0 |
步骤 3 取消交换机的三层转发功能,配置命令在预习报告中完成。
用undo vlan-name 命令取消vlan
步骤 4 执行PCA ping PCB,查看路由表信息,并比较步骤2中的结果,体会路由表的作用。
答:PING不通,因为取消三层转发功能后,不同网段的IP是不能PING通的。取消转发,相当于没有路由功能,故此时的路由表为空。
六、实验总结
通过试验,我分析了IP协议报文格式、IP地址的编址和数据报文发送、转发的过程,体会子网掩码的作用。尤其是在不同网络中传输数据报文时,网络设备通过查找路由表,确定目的地址是否可达及下一跳是哪个端口,从而实现路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