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基础训练 理应事事用心——浅议读研七件事(一)

本文针对研究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听、调、开、做、交、写、答”七字口诀,详细阐述了研究生阶段如何通过听课来完善知识结构和提升科学方法论水平。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前不久,一位年青导师告诉我,他的一位研究生认为,现在学的专业知识,将来不一定有用,因此学习时老是提不起劲儿来。我觉得这是一个有普遍性的问题。

国人做事喜欢谈意义,读书喜欢想读了是否有用。我的看法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任何应做的正经事儿,读任何正经的书,都是有意义的。

就说读研吧!在芸芸众生中,有读研机会者比例不大,而读研的确是人生旅途上不可多得的机会。我至今仍留恋我那段研究生生涯。如果有来世,我一定会再争取读研,而且有了今世的经验教训,我会读得更好一些。

 

言归正传。说说研究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古人当中,最会总结条条框框的,曾国藩算得上一位,他总结了“八字家训”、读书“三字诀”等等。今天学学曾国藩,我用七个字总结读研七件事:“听、调、开、做、交、写、答”:

“听”——听课,修好学位课程,补齐知识基础;

“调”——调研,做好文献调研和现场调研,选定主攻方向;

“开”——开题,做好开题报告,开始学位论文写作;

“做”——做研究,围绕学位论文主题,动手攻关;

“交”——交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广泛进行学术交流;

“写”——写论文,按要求写出学位论文;

“答”——答辩,经受专家们的严格考评,通过例行答辩程序。

每件事都可以成为一个话题,一次讲不完,分几次讲,以前的博文中涉及过的,不再重复。今天就讲第一件事儿:听课。

 

先 说说一般道理。记得我的大学校友在一次聚会中谈到,大学学习五年,学业上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大家的一致结论是:在听名师上课的过程中学习了做学问的方法, 处理问题的思路。更有一位校友说,五十年以前通过听课、思考,学到了逻辑思维的能力。因此,听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到的不仅限于实际知识,更重要的 思维方式和方法。

现时,对研究生学位课程的学分要求不是很高,这是符合“少而精”的教学原则的,且对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有利。因此,我一直在说,学分归学分,学问归学问,学分容易修满,学问则永无止境(参看2010-10-21的博文,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75380)。

 

我以为,研究生阶段的听课,一要做到拾遗补缺,弥补自己知识结构中的缺陷;二要特别注意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科学方法论水平。

我一直很赞赏我组一位在职博士生的做法:他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学期间共听了20几门课,听本校名师的课,还跑到复旦、交大、同济去听;有的全程听,有的听一部分,恶补了过去自己知识基础方面的不足,毕业后已成为本单位的一位学科带头人,这是一个范例。

回 想我自己的研究生学习第一年,一共通过了八门基础课程(包括哲学和英语)考试。我的导师从本科背景里看到我和师兄的物理学知识的不足,专门让我们去听北大 王竹溪教授的“热力学”和清华谢毓章教授的“统计物理学”课程。令我们不解的是:还让我们到清华工程力学系去听“数学物理方程”课。我们想,我们都学过数 学系的相应课程,深度还可以,干吗还要听工科类的数理方程?真正去了之后,才体会到导师的良苦用心。在理科学习中往往主要强调理论,而工科则更强调方法, 特别是其中六周关于特殊函数知识的传授,更让我们一辈子受用不尽!

当 然,光听课是不够的,更要紧的是培养自学能力,做到无师自通。有些研究生认为导师对自己关注不足。我要说,有导师指点是一种福(如我当研究生时导师给予的 不多的但很关键的指点);没有导师指点,干吗不可以自己闯路子?尤其在补学知识方面,只有自己对自己的长短优劣最清楚,自己下决心最有效。

通过研究生阶段学习,我真切地认识到:世上没有无用的科学知识!有些东西看来学后一直没有用到,但是,如果用心学习,许多思路和方法会渗透到自己的脑细胞中,随时可供调用。六天前的博士生入学考试的复试中,我让考生叙述数学分析中极限过程中的epsilon-delta“语言”,考生答不出来,我认为作为力学、物理类的硕士这很不应该。原因是:学习没有学到根子上,没有学会方法和思路。

有的研究生说,我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用不上这些专业知识,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其实,将来做任何工作,在研究生阶段学到的探求知识的方法,处理问题的思路,都绝对有用,而且经常会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

现在有些研究生出于种种原因,学习自觉性不高,甚至虚掷光阴,我真替他们可惜!所以,我想说:

研究生朋友们,天赐良机,让你们在修完本科后有继续深造的机会,千万要珍惜啊!

 

写于 2011320 日晨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仿真及性能分析,重点研究了以OFDM为代表的多载波技术。文章首先介绍了OFDM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组成,随后通过仿真平台分析了不同调制方式的抗干扰性能、信道估计算法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同步技术的实现与分析。文中提供了详细的MATLAB代码实现,涵盖OFDM系统的基本仿真、信道估计算法比较、同步算法实现和不同调制方式的性能比较。此外,还讨论了信道特征、OFDM关键技术、信道估计、同步技术和系统级仿真架构,并提出了未来的改进方向,如深度学习增强、混合波形设计和硬件加速方案。; 适合人群:具备无线通信基础知识,尤其是对OFDM技术有定了解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从事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工程师;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OFDM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多径信道环境下的性能表现;②掌握MATLAB/SIMULINK在无线通信系统仿真中的应用;③评估不同调制方式、信道估计算法和同步算法的优劣;④为实际OFDM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分析,还附带了大量的MATLAB代码示例,便于读者动手实践。建议读者在学习过程中结合代码进行调试和实验,以加深对OFDM技术的理解。此外,文中还涉及了些最新的研究方向和技术趋势,如AI增强和毫米波通信,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