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youkuaiyun.com/yusiguyuan/article/details/45155035
http://javathinker.iteye.com/blog/1733058
前言
在偏底层的开发中,需要了解程序的是如何存储的。
“内存总是被进程占用”,这句话换过来可以这么理解:进程总是需要内存。当fork()或者exec()一个进程的时候,系统内核就会分配一定量的VM给进程,作为进程的内存空间,大小由BSS段,Data段的已定义的全局变量、静态变量、Text段中的字符直接量、程序本身的内存映像等,还有Stack段的局部变量决定。当然,还可以通过malloc()等函数动态分配内存,向上扩大heap。
组成
一个典型的Linux C程序内存空间由如下几部分组成:
代码段(.text):这里存放的是CPU要执行的指令。代码段是可共享的,相同的代码在内存中只会有一个拷贝,同时这个段是只读的,防止程序由于错误而修改自身的指令。
初始化数据段(.data):这里存放的是程序中需要明确赋初始值的变量,例如位于所有函数之外的全局变量:int val=100(初始化为0的全局变量放在.bss段中)。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两段都是位于程序的可执行文件中,内核在调用exec函数启动该程序时从源程序文件中读入。
未初始化数据段(.bss):位于这一段中的数据,内核在执行该程序前,将其初始化为0或者null。例如出现在任何函数之外的全局变量:int sum;
堆(Heap):这个段用于在程序中进行动态内存申请,例如经常用到的malloc,new系列函数就是从这个段中申请内存。
栈(Stack):函数中的局部变量以及在函数调用过程中产生的临时变量都保存在此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