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kdir
1.1 作用
建立目录
1.2 主要参数
-m: 模式,设定权限
-p: 需要时创建上层目录;如果目录早已存在,则不当作错误
1.3 举例
如果要在当前目录中创建./1/2/3,可以使用如下命令。
$ mkdir -p 1/2/3
则所有各级目录都会被创建。
指定新创建目录(new)的权限为777。
$ mkdir -m 777 new
2 rmdir
2.1 作用
删除目录
2.2 和命令mkdir对应,它的参数有:
-p:如果删除该目录后,其上级目录为空,则一起删除
2.3 例子
删除如下目录 1/2/3, 1/2,1
$ rmdir -p 1/2/3
要使用rmdir成功删除目录,需要该目录为空,就是其中没有子目录或者文件。
====================
3 df
3.1 作用
检查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占用情况,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3.2 主要参数
-a:递归地显示指定目录中各文件及子目录中各文件占用的数据块数。
-k:以1024字节为单位列出磁盘空间使用情况。
-x fs_type:跳过某个文件系统上的目录不予统计。
-l:计算所有的文件大小,对硬链接文件则计算多次。
-i:显示inode信息而非块使用量。
-h:以容易理解的格式打印文件系统大小,例如136KB、254MB、21GB。
-P:使用POSIX输出格式。
-T:显示文件系统类型。
3.3 举例
$ df -Th -x ext3
显示文件系统类型,以容易理解的格式打印文件大小,跳过类型为ext3的文件系统不予统计
$ df -Th .
显示当前目录所在文件系统的大小信息
====================
4 top
4.1 作用
显示正在运行的进程的占用系统资源的情况,任何用户都可以执行。
4.2 主要参数
d:指定更新的间隔,以秒计算。
q:没有任何延迟的更新。如果使用者有超级用户,则top命令将会以最高的优先序执行。
c:显示进程完整的路径与名称。
S:累积模式,会将己完成或消失的子行程的CPU时间累积起来。
s:安全模式。
i:不显示任何闲置(Idle)或无用(Zombie)的行程。
n:显示更新的次数,完成后将会退出top
4.3 显示内容解析
第一行表示的项目依次为当前时间、系统启动时间、当前系统登录用户数目、平均负载。
第二行显示的是所有启动的进程、目前运行的、挂起(Sleeping)的和无用(Zombie)的进程。
第三行显示的是目前CPU的使用情况,包括系统占用的比例、用户使用比例、闲置(Idle)比例。
第四行显示物理内存的使用情况,包括总的可以使用的内存、已用内存、空闲内存、缓冲区占用的内存。
第五行显示交换分区使用情况,包括总的交换分区、使用的、空闲的和用于高速缓存的大小。
第六行显示的项目最多,下面列出了详细解释。
PID(Process ID):进程标示号。
USER:进程所有者的用户名。
PR:进程的优先级别。
NI:进程的优先级别数值。
VIRT:进程占用的虚拟内存值。
RES:进程占用的物理内存值。
SHR:进程使用的共享内存值。
S:进程的状态,其中S表示休眠,R表示正在运行,Z表示僵死状态,N表示该进程优先值是负数。
%CPU:该进程占用的CPU使用率。
%MEM:该进程占用的物理内存和总内存的百分比。
TIME+:该进程启动后占用的总的CPU时间。
Command:进程启动的启动命令名称,如果这一行显示不下,进程会有一个完整的命令行。
4.4 交互命令
:立刻刷新。
P:根据CPU使用大小进行排序。
T:根据时间、累计时间排序。
q:退出top命令。
m:切换显示内存信息。
t:切换显示进程和CPU状态信息。
c:切换显示命令名称和完整命令行。
M:根据使用内存大小进行排序。
W:将当前设置写入~/.toprc文件中。这是写top配置文件的推荐方法。
可以看到,top命令是一个功能十分强大的监控系统的工具,对于系统管理员而言尤其重要。但是,它的缺点是会消耗很多系统资源。
5.应用实例
使用top命令可以监视指定用户,缺省情况是监视所有用户的进程。如果想查看指定用户的情况,在终端中按“U”键,然后输入用户名,系统就会切换为指定用户的进程运行界面,
5 free
5.1 作用
显示内存的使用情况,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5.2 主要参数
-b -k -m:分别以字节(KB、MB)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s delay:显示每隔多少秒数来显示一次内存使用情况。
-t:显示内存总和列。
-o:不显示缓冲区调节列。
5.3 例子
$ free -b -s5
每5秒钟统计一次,内存使用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6 quota
6.1 作用
用来显示磁盘使用情况和限制情况,只有root用户能执行。
6.2 主要参数
-g:显示用户所在组的磁盘使用限制。
-u:显示用户的磁盘使用限制。
-v:显示没有分配空间的文件系统的分配情况。
-p:显示简化信息。
====================
7 at
7.1 作用
用来在指定时刻执行指定的命令序列
7.2 主要参数
at [-V] [-q x] [-f file] [-m] time
-V:显示标准错误输出。
-q:许多队列输出。
-f:从文件中读取作业。
-m:执行完作业后发送电子邮件到用户。
time:设定作业执行的时间。time格式有严格的要求,由小时、分钟、日期和时间的偏移量组成,其中日期的格式为MM.DD.YY,MM是分钟,DD是日期,YY是指年份。偏移量的格式为时间+偏移量,单位是minutes、hours和days。
7.3 例子
$ at -f data 15:30 +2 days
在两天以后的15:30分执行data文件中的命令。
====================
8 useradd
8.1 作用
用来建立用户帐号和创建用户的起始目录,使用权限是超级用户。
8.2 主要参数
-c:加上备注文字,备注文字保存在passwd的备注栏中。
-d:指定用户登入时的启始目录。
-D:变更预设值。
-e:指定账号的有效期限,缺省表示永久有效。
-f:指定在密码过期后多少天即关闭该账号。
-g:指定用户所属的群组。
-G:指定用户所属的附加群组。
-m:自动建立用户的登入目录。
-M:不要自动建立用户的登入目录。
-n:取消建立以用户名称为名的群组。
-r:建立系统账号。
-s:指定用户登入后所使用的shell。
-u:指定用户ID号。
9 groupadd
9.1 作用
创建一个新的组
9.2 主要参数
-g gid:指定组ID号。
-o:允许组ID号,不必惟一。
-r:加入组ID号,低于499系统账号。
-f:加入已经有的组时,发展程序退出。
====================
10 kill
10.1 作用
用来向进程发送信号
kill命令的工作原理是,向Linux系统的内核发送一个系统操作信号和某个程序的进程标识号,然后系统内核就可以对进程标识号指定的进程进行操作。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kill命令不是直接将信号发给指定的进程,而是发送给内核,由内核对指定的进程进行操作。
10.2 主要参数
kill [ -s signal | -p ] [ -a ] pid ...
kill -l [ signal ]
-s:指定发送的信号。
-p:模拟发送信号。
-l:指定信号的名称列表。
pid:要中止进程的ID号。
Signal:表示信号。
10.3 killall命令
Linux下还提供了一个killall命令,可以直接使用进程的名字而不是进程标识号,例如:
# killall -HUP inetd
====================
11 crontab
11.1 作用
使用crontab命令可以修改crontab配置文件,然后该配置由cron公用程序在适当的时间执行,该命令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11.2 主要参数
crontab [ -u user ] 文件
crontab [ -u user ] { -l | -r | -e }
-e:执行文字编辑器来设定时程表,内定的文字编辑器是vi。
-r:删除目前的时程表。
-l:列出目前的时程表。
crontab
文件的格式为“M H D m d
cmd”。其中,M代表分钟(0~59),H代表小时(0~23),D代表天(1~31),m代表月(1~12),d代表一星期内的天(0~6,0为星期天)。cmd表示要运行的程序,它被送入sh执行,这个Shell只有USER、HOME、SHELL三个环境变量。
11.3 举例
参考我的另一篇博文:http://blog.youkuaiyun.com/flagonxia/archive/2009/04/03/4046177.as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