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解释下拖延症。拖延症就是:你明知道这件事该干,而托着不去干;同时,你心中还有强烈的焦虑感和负罪感。
要是拖延了但没有焦虑和负罪感,那就不叫拖延症,那叫懒,今天就只讨论拖延症。
经常有这种情况:做一件事老是找任何借口往后拖延,尤其是自己不喜欢的任务,怎么办?
然后就有了“妈妈式的唠叨”:你没写作业,快去写啊;你长这么胖,快去减肥啊;你英语这么差,快去学啊。结果呢,就是一大堆妈妈在哭诉:你看,孩子都不听我的。废话,为什么不听你的?没用嘛!
你看到车子往那边去了,你就拼命往回拽,有用吗?要知道,所有人的行为都是一个心理现象的表层呈现而已。你不解决它的内在的深层的心理结构和认知格局问题,你想把原路生生拽回来那是拽不回来的。
拖延症不是个小毛病,它就像沙漠植物,表象就是那么一点点,其实地下盘根错节,想连根拔起很困难。
基本上拖延症很难解决。根据老罗四十年的经验,想要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那是很难的!比如说减肥,一个人好端端的为什么会去减肥?那是因为他整个心理格局都变了,整个人都变了。比如说,中年男人会去减肥八成就是恋爱了。没受什么大的刺激基本上不可能成功。
其实拖一拖,又有什么关系?斯坦福教授提出了一个新奇的理论——结构性拖延法。
你,平时为了拖延一件任务,比如写论文,就会把时间花在刷微博,聊QQ,打dota这些无意义的事上。那既然都要拖延,还不如做点有价值的事!你可以找几件你拖延的几件有价值的事情,然后选择一件去做,这样不是简单多了嘛!最后你东边不亮西边亮,你论文虽然拖了个几天,但是你找到了朋友,把到了妹子,也不赖嘛。
可能你会说,这不是跟自个儿玩心眼吗?还真是跟自个儿玩心眼。你不跟自己玩心眼,你就真的会被自己搞得很败。
(用生物学来解释,就是我们的进化没有跟上时代。大部分人对“利息”不敏感,本能地只关心当下,觉得吃到了就好。但是现代社会做一件任务一般没有直接收益——不是做了就给钱,所以我们本能地会去拖延)
说几个罗胖自个儿觉得比较靠谱的解决办法:
1. 把创造性的工作分解成机械性的劳动去完成——会拖延的一大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对要做的这件事有完美主义要求。我们一旦想要去完成自己达不到的要求,到最后往往就做不成。但是一旦分解成机械性的劳动,那就变得可以克服了。比如你实在不想复习,怎么办?抄!把书抄个5遍,你复习得就不会差。
2. 让种子飞一会儿——做语文试卷的时候为什么要先看作文题?因为你看了作文题,它在你脑子里就在生长发芽,你在做其他题目的时候脑子其实不会停,等到做到作文题了,你其实构思已经好了大半。所以,你如果实在想拖延,你不妨逼着自己去把任务先了解一番再去拖延,在你搞东搞西的时间里往往就酝酿好了,最后你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效率来完成啦。
3. 群体压力会消解拖延——你们知道精英圈子里的人为什么身材都那么好吗?因为他们有社群压力。如果你胖,别人就会认为你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你在社交圈子里就不好混了。 同理,当你想要开始一项任务时,就找几个人看着你!社群能力对拖延有很大的反制能力,你就会用虚荣心顶着自己有一口气,把这个任务很利索的在他们面前干掉!
后记:
如果你想把握这一生,想让这一生过得美好,你就会有必须要去克服的东西。所以你要让自己更快地成熟起来,因为有些事情,你现在不做就真的来不及了。
就是解决不了克服不了怎么办?其实也没什么奇怪的。无论哪个时代,精英和普通人的比例总是一定的,克服不了你就是一个loser而已,以后少有些不适当的想象就好了。
要是拖延了但没有焦虑和负罪感,那就不叫拖延症,那叫懒,今天就只讨论拖延症。
经常有这种情况:做一件事老是找任何借口往后拖延,尤其是自己不喜欢的任务,怎么办?
然后就有了“妈妈式的唠叨”:你没写作业,快去写啊;你长这么胖,快去减肥啊;你英语这么差,快去学啊。结果呢,就是一大堆妈妈在哭诉:你看,孩子都不听我的。废话,为什么不听你的?没用嘛!
你看到车子往那边去了,你就拼命往回拽,有用吗?要知道,所有人的行为都是一个心理现象的表层呈现而已。你不解决它的内在的深层的心理结构和认知格局问题,你想把原路生生拽回来那是拽不回来的。
拖延症不是个小毛病,它就像沙漠植物,表象就是那么一点点,其实地下盘根错节,想连根拔起很困难。
基本上拖延症很难解决。根据老罗四十年的经验,想要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那是很难的!比如说减肥,一个人好端端的为什么会去减肥?那是因为他整个心理格局都变了,整个人都变了。比如说,中年男人会去减肥八成就是恋爱了。没受什么大的刺激基本上不可能成功。
其实拖一拖,又有什么关系?斯坦福教授提出了一个新奇的理论——结构性拖延法。
你,平时为了拖延一件任务,比如写论文,就会把时间花在刷微博,聊QQ,打dota这些无意义的事上。那既然都要拖延,还不如做点有价值的事!你可以找几件你拖延的几件有价值的事情,然后选择一件去做,这样不是简单多了嘛!最后你东边不亮西边亮,你论文虽然拖了个几天,但是你找到了朋友,把到了妹子,也不赖嘛。
可能你会说,这不是跟自个儿玩心眼吗?还真是跟自个儿玩心眼。你不跟自己玩心眼,你就真的会被自己搞得很败。
(用生物学来解释,就是我们的进化没有跟上时代。大部分人对“利息”不敏感,本能地只关心当下,觉得吃到了就好。但是现代社会做一件任务一般没有直接收益——不是做了就给钱,所以我们本能地会去拖延)
说几个罗胖自个儿觉得比较靠谱的解决办法:
1. 把创造性的工作分解成机械性的劳动去完成——会拖延的一大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对要做的这件事有完美主义要求。我们一旦想要去完成自己达不到的要求,到最后往往就做不成。但是一旦分解成机械性的劳动,那就变得可以克服了。比如你实在不想复习,怎么办?抄!把书抄个5遍,你复习得就不会差。
2. 让种子飞一会儿——做语文试卷的时候为什么要先看作文题?因为你看了作文题,它在你脑子里就在生长发芽,你在做其他题目的时候脑子其实不会停,等到做到作文题了,你其实构思已经好了大半。所以,你如果实在想拖延,你不妨逼着自己去把任务先了解一番再去拖延,在你搞东搞西的时间里往往就酝酿好了,最后你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效率来完成啦。
3. 群体压力会消解拖延——你们知道精英圈子里的人为什么身材都那么好吗?因为他们有社群压力。如果你胖,别人就会认为你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你在社交圈子里就不好混了。 同理,当你想要开始一项任务时,就找几个人看着你!社群能力对拖延有很大的反制能力,你就会用虚荣心顶着自己有一口气,把这个任务很利索的在他们面前干掉!
后记:
如果你想把握这一生,想让这一生过得美好,你就会有必须要去克服的东西。所以你要让自己更快地成熟起来,因为有些事情,你现在不做就真的来不及了。
就是解决不了克服不了怎么办?其实也没什么奇怪的。无论哪个时代,精英和普通人的比例总是一定的,克服不了你就是一个loser而已,以后少有些不适当的想象就好了。
-
分析时间运用现况
请以十五分钟为单位,记录你每天的时间花费方式,请别偷懒,三四天后,你会恍然大悟,为何自己总是学莫文蔚,成天嚷嚷着“没时间,我没时间”啦。
-
列出生活目标
接下来,请把你现阶段的生活目标明确地列出。嗯,在这儿要写的,是全方位的生活目标,包括了工作、人际关系(家人及朋友)、个人保健(运动、保养等)以及自我实现(嗜好兴趣、学习进修)等各方面。别忘了,一个平衡的生活状态,才是真正丰富的生命成就,对吧?!
-
排出重要顺序
现在则要把每个订出来的目标,依序列出其重要性。请记得运用80/20原理,80%的绩效,往往来自于20%的事项,快快找出那重要的20%活动吧!
-
以周为单位做规划
最好的时间安排是以一星期为蓝本,如此既不失其全面性,又能保有适应变化的弹性。
-
排定每天的生活计划
为了要达成一周生活目标,每天都该有需完成的进度分配。定进度请愈具体愈好,例如“写企划案两小时”就十分模糊,改为“完成企划案前两大项”就好遵Ñ多了。
-
善用身体的自然律动
你知道吗,我们身体依照内在的生理时钟,在一天之中有着不同的能量表现,如果能顺着生理律动来安排时间,那就事半功倍了。
* 早上9点到11点(企划时间):此时我们的思考、组织、计划能力最强,反应最敏捷,最适合用脑超多的企划工作。
* 早上11点到中午12点(决案时间):短程记忆和推理能力在早上11点到达高峰,而近中午时则是作出复杂决定的最佳时机,因此这段时间用来开会很不错。
* 下午1点到2点(创意时间):在下午2点左右,我们的想象力最会遨游,因此若要写写信,作作诗,或想些新点子,就快趁现在啰!
* 下午3点到5点(整理时间):在下午3点,身体各功能都跌停板,最适合做些不太需大脑的事,例如回电话、打字、整理档案等。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此时长期记忆还不赖,所以复习外语、恶补新学习的工作技能等,都是好做法。
* 下午5点到7点(运动时间):我们的体能在下午5点达到最高峰,反射动作快,身体Ð调能力佳,想健身瘦身的你,快换上运动服,用力流汗吧!
-
由难到易,不要拖延
一旦订出了每天的生活计划,就得好好遵守才行,要不就前功尽弃。如果你也如我一般,感到知易行难,那就来个狠招,找位好友来相互监督,甚至订出惩罚条款,给自己更多动力。
-
不要一切事必躬亲
时间只会消逝,不会增多。因而能不自己做的,就千万别累坏自己。挑出别人可代劳的事项,以及你该说“不”的活动,就这么说定,把这些事情避开,留出时间做真正重要的事情。
-
留出弹性空白时间
请别想把时间表排得分秒必争,这样只会增加压力,而减少产能。活动间留一些空白,以便应急,或是用来调整心情。
-
做了总比没做好
如果你是个完美主义者,总是得等到“准备好了”才行动,那就很可能会成了“一直心动,却无行动”的拖延大王。相信我,像你这样的自我要求超高者,表现是不会太离谱的。所以当心中那个“再计划看看”的声音又冒出来时,别忘了大声吼回去“先动手看看”,大不了可以再修正嘛,对吧?!
-
别总是一心多用
有时,你的确可以,也应该一心多用时间。例如搭车的时间也看书,一石二鸟,再加听音乐,一石三鸟。然而如果按这个原则安排所有的时间,那恐怕就要天下大乱。学学禅宗的精神,一次只做一件事,唯有专注于某个当下,才能免去焦虑,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