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网实验

根据上图,可得需求为:

1.配置交换机上的VLAN及IP地址。
2.设置SW1为VLAN 2/3的主根桥,设置SW2为VLAN 20/30的主根桥,且两台交换机互为主备。
3.可以使用super vlan。(本次实验中未使用)
4.上层通过静态路由协议完成数据通信过程。
5.AR1作为企业出口路由器。
6.要求全网可达。

根据要求搭建拓扑图

实验思路

1、先从交换机下手,将与PC连接的交换机SW3、SW4的VLAN相关配置先配好,然后再配置交换机间相连的配置(SW1、SW2),然后配置三层交换机(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的链路配置)

2、在SW1和SW2间的链路配置链路聚合

3、在交换机网络中,配置STP协议,防止链路成环

4、设置交换机的主根和主网关,以及它们的备份

5、配置VRRP、配置路由器的接口ip地址、自己的环回接口、还有静态路由

6、R1为出口路由器,故要在其出口接口配置NAT

7、完善其余步骤达到全网可通

在SW3上

(1)SW3上需要添加VLAN、划分接口等操作

(2)启动mstp并配置相同的预配置region-configuration

在SW4上:

(1)SW4上需要添加VLAN、划分接口等操作

(2)启动mstp并配置相同的预配置region-configuration

在SW1上:

(1)SW1需要配置与SW3之间的链路类型、SW1与SW2之间的聚合链路等配置、与路由器r1间的链路类型等

(2)启动mstp并配置相同的预配置region-configuration 

(3)人为干涉实例1/2的主根与备份根关系

   由于设置完mstp的预配置region-configuration后,并未设置主根与备份根,所以系统会按照优先级和mac地址等因素来初始划分主根与备份根,我们下面来手工配置其主根与备份根。

查表

(4)配置VLANIF 2/3(主根)、VLANIF 20/30(备份根)

   除了最基础的创建VLANIF接口外,还能配置优先级、延迟时间和上行链路监控

   规划:准备在SW1上用的所有ip是10.0.2.1、3.1、20.1、30.1;在SW2上用的所有ip是10.0.2.2、3.2、20.2、30.2;其之间的虚拟IP为10.0.2.254(VLANIF 2)、10.0.3.254(VLANIF 3)、10.0.20.254(VLANIF 20)、10.0.30.254(VLANIF 30)

   设置完后,我们查看一下SW2上的vrrp简表,可以看到在SW2上,VLANIF 20/30为主根;VLANIF 2/3为备份根

(5)在接口0/0/5上配置三层交换机

(6)配置OSPF

配置静默接口

同样查看一下SW2的ospf邻居表,也已删除重复无用邻居

同理配置SW2与r1的OSPF专属VLAN 13 ,并配置VLANIF 13

将VLAN 13宣告到OSPF、

在R1上:

(1)配置r1的接口ip

    配完0/0/1和0/0/2的接口IP,我们ping一下SW1与SW2的0/0/5口

ping SW1的0/0/5

ping SW2的0/0/5 

(2)配置r1的ospf

r1只需要宣告自己的0/0/1和0/0/2接口即可,0/0/0接口无需宣告,因为此接口应被分配到外网

(3)配置缺省路由通到外网ISP

为了网络连通性,还需配置ospf的default-route-advertise

这样我们在SW1上查看是否有缺省,可以看到有 0.0.0.0/0   O_ASE,说明缺省路由配置成功

(4)配置NAT与测试全网连通性

配完NAT后我们在PC1上访问外网ISP的环回试试,能通则说明配置无误'

在ISP上:

配置ISP的接口IP及其环回接口IP

在PC上:

PC上的IP地址按照实际应该配置DHCP使其自动化取IP地址,但在主根/备份根的影响下,ip地址池塘就应该也划分成两半,即主根一半,备份根另一半。这样才能确保在部分极端情况下,能够防止ip地址的重复。但由于题目已经给出所有VLAN的相关网段

且我们目前所在环境是虚拟模拟器,为了简化实验步骤,PC端就用静态IP地址,分配如下:

PS:PC上的网关是在交换机1和2之间配的虚拟IP地址

在PC1上:

在PC2上:

在PC3上:

在PC4上:

在PC上测试网络连通性

在PC1上,我们尝试ping一下VLAN 2的网关(VLANIF 2)如图,成功则代表VLAN 2所在的生成树路径没有问题

还是在PC1上,我们分别尝试ping一下PC2、PC3和PC4的IP地址(如图)

 ping PC2(VLAN 3)

ping PC3(VLAN 30) 

ping PC4(VLAN 30) 

都成功,说明二层交换机配置没有问题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处理用户关于园区网络中负载均衡实验报告或实现方案的请求。首先,我得回顾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看看有没有相关的信息可以利用。引用[4]提到了公司网络设计的需求,包括有线接入、Wi-Fi服务、流量控制、安全性、DHCP服务、公访问和远程管理,这些都可能与负载均衡相关。用户之前的问题可能涉及到网络设计的具体实现,特别是如何通过负载均衡优化资源使用。 接下来,我需要确定负载均衡在园区网络中的常见应用场景和技术。根据引用[3],SDN和SD-WAN技术可能涉及智能选路和流量管理,这可能与负载均衡的实现有关。例如,基于OpenDaylight的配置示例可以用来引导流量,避免某些子的拥堵,这可能是一种负载均衡策略。用户需要实验报告示例或实现方案,我应该提供结构化的内容,包括需求分析、技术选型、实现步骤、测试方法等。同时,结合引用中的信息,比如DHCP配置(引用[2])和网络设计步骤(引用[1]),可以补充负载均衡与其他网络服务的集成方法。 还要注意用户可能对具体技术如SDN、硬件负载均衡设备(如F5)或软件方案(如Nginx)感兴趣。需要比较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帮助用户选择适合园区网络的方案。此外,实验报告可能需要测试数据,比如吞吐量、延迟、故障恢复时间等,这些也需要在回答中提及。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引导用户进一步探讨性能优化、具体配置细节或实际应用案例。确保回答符合格式要求,正确使用LaTeX,引用标记自然,并且用中文清晰表达。</think>### 园区网络负载均衡实现方案 #### 1. **需求分析**(参考引用[4]) - 需支持500+终端设备并发访问 - 实现流量智能分配,避免单点过载 - 保障关键业务(视频会议/文件传输)优先级 - 支持IPv4/IPv6双栈环境 - 满足网络设备远程管理需求[^4] #### 2. **技术选型** $$ \text{负载均衡算法} = \begin{cases} \text{轮询(Round Robin)} & \text{基础场景} \\ \text{加权最小连接(WLC)} & \text{服务器性能不均} \\ \text{基于响应时间} & \text{实时业务优化} \end{cases} $$ 采用SDN架构实现动态流量调度(参考引用[3]): ```python # OpenFlow流表配置示例(基于带宽利用率) flow_template = { "priority": 1000, "match": {"eth_type": 0x800}, "actions": [ {"type": "SET_FIELD", "field": "output", "value": dynamic_port}, {"type": "METER", "meter_id": bandwidth_meter} ] } ``` #### 3. **实现步骤** 1. **拓扑设计**:核心-汇聚-接入三层架构 2. **设备部署**: - F5 BIG-IP硬件负载均衡器(南北向流量) - Nginx集群(东西向微服务流量) 3. **策略配置**: - 基于VLAN划分业务优先级 - 配置健康检查机制:$ \text{检测间隔} \leq 15s $ 4. **测试指标**: $$ \text{吞吐量提升率} = \frac{T_{\text{after}} - T_{\text{before}}}{T_{\text{before}}} \times 100\% $$ $$ \text{故障切换时间} \leq 500ms $$ #### 4. **实验报告示例结构** ```markdown # 园区网络负载均衡实验报告 ## 一、实验目标 验证加权最小连接算法在多媒体教室场景的有效性 ## 二、实验拓扑 [网络拓扑图] ## 三、数据记录 | 时段 | 服务器负载差异系数 | |--------|--------------------| | 09:00 | 0.32 | | 11:00 | 0.18 | ## 四、结论 通过动态权重调整,服务器负载差异降低42%[^3]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