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ment Plus Tree自定义节点内容示例中介绍了移除节点的用法,个人觉得作为提供给用户API,应该遵循迪米特法则,把功能实现的细节封装在组件内部,而提供给用户最简单的操作方式,同时在此基础上支持用户的扩展。
因此,在API使用的人性化方便,个人觉得element plus做的并不优秀。为此,我们自定义tree组件时对用户API可以设计的更人性化些。
用法示例
看下使用示例
直接操作插槽传入的操作对象的remove
方法即可。传入一个回调函数,该回调函数接收一个只读的IFlatTreeNode
类型,仅包含id
、isLeaf
和level
属性,而其他属性和方法对用户屏蔽,严格遵循迪米特设计原则!
再看回调函数:
这里咱们给用户提供了灵活的promise编程风格,因为考虑到是否删除的逻辑,可能需要关联一些数据进行远程的校验,比如查库,所以这种情况下用promise再好不过咯!
前端删除与后端删除
注意,这里提供的回调方法仅用于判断是否能删除,咱们并不在这个方法中做后台删除逻辑,然后通过
resolve
进行前端删除同步,这并不是我们的意图!!咱们这里仅考虑前端删除!将前端节点的变更同步到后台,咱们后面会进一步迭代JuanTree
来实现这一需求噢~
下面是具体的实现。
操作接口定义
在扁平化节点类型IFlatTreeNode
上新增一个节点移除方法的声明:
export interface IFlatTreeNode extends ITreeNode {
...
// 内部删除方法
remove: (flatData: IFlatTreeNode[], treeData: ITreeNode[]) => void
}
注意,这个方法是内部使用的,并不会暴露给用户。
给用户提供的接口如下:
// 给用户提供的回调接口,回调逻辑用户自行实现,
// 方法是同步的,注意返回值为Promise,看Promise的执行动作才决定是否要执行节点移除
export interface RemoveCall {
(node: IFlatTreeN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