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薪资:高学历就一定可以拿高薪吗?

本文探讨了追求博士学位的风险与回报,指出在美国仅有57%的博士生能在10年内获得学位,人文类更低至49%。读博不仅考验智力,更是对身心健康的挑战。此外,博士薪资并未显著高于硕士,社科、语言、艺术类博士薪资增长缓慢。选择读博前,需明确目的,若仅追求高薪,可能得不偿失。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中国自古以来崇尚高学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博士是最高学历,可以分为哲学博士、法学博士、医学博士。其中,我们通常所说的博士是指哲学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PhD);它意指这个人拥有哲学思维。

不过,高学历与高薪资并没有直接联系。

读博士是有风险的,特别是在美国。Daniel K. Sokol博士在《卫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按照10年期限来算,美国只有57%的博士生获得学位;人文类的毕业率更低,只有49%。也就是说经过10年的博士学习,近一半的人拿不到学位。

另外,读博士对身心健康也有风险。博士学习的过程,特别是人文类,是非常孤独的。你需要很多天都对着电脑反复咀嚼一个课题,最终会不会推动知识前沿还是未知数。这中间还可能换课题,那几乎是从头来过。研究课题的选择也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兴趣,还有就业市场。很多博士生出现各种身体和精神方面的不适,能支撑到毕业都不是容易的事。

另一方面,博士的薪资并不比硕士高多少。男博士和男硕士比没有本科学历的人薪资分别高出26%和23%;女博士和女硕士之间的差别更小。该研究还指出,社科、语言、艺术类的男女博士的薪资不会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有大幅增加。对于刚入学的博士新生来说,不会太在乎薪资的问题——那还很遥远,而且读博士期间有助研助教之类的工作。可是两三年过去之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很多人体会到这其中的付出与收获得不偿失,就会有很多辍学者。博士学习已经不仅仅是考验智力,更是耐力。这个耐力就包括财力、体力、心理承受能力等。

所以在读博士之前,先要问问自己读博士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兴趣爱好,钻研的过程中感受到的乐趣也许会多过于苦闷;如果你将来想当教授、研究员或者学术编辑,那么读博士可能是正确的选择。但如果你只想要高薪,读博士恐怕得不偿失。当然,博士毕业生的薪水也不低。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