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在“写给华为鸿蒙智家 —— 智能居家养老系统构思”一文中,结合我对居家养老的理解,提出了对基于鸿蒙OS实现居家养老系统的粗略构思。
由于前文是对居家养老需求的全面解决构思,涉及的面有点广,内容较多,估计会让阅读者略感压力,觉得实现有点困难,从而放弃尝试。
为此,我想在前述全面构思的基础上,拆分出几个子系统,给出更为详细的设计构想,也许能触动开发者,考虑一下是否可行。毕竟我也是工程师出身,知道启动一个项目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之所以考虑继续这个主题,一方面是因为我作为潜在消费者,真心期望在我需要时能有这样的产品可供选择。
另一方面是:我最近在学习鸿蒙,在华为阅读中找到了这本书在看:
在书中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其构思中所立足的“分布式”理念,不论是“超级终端”、“分布式硬件”、“分布式软总线”等针对硬件上的分布式设计,还是“分布式数据管理”、“分布式应用框架”、“多设备场景下UI框架”等软件设计上针对分布式应用的构思,感觉我前面所构想的居家养老系统都可以对号入座,觉得这个智慧居家养老系统是鸿蒙OS分布式特征的极佳消费类展示载体,它一方面能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鸿蒙OS的分布式优点,同时也让研发者可以感受到基于原生的分布式OS设计和传统系统的差别,从而坚定选择鸿蒙OS
因为我自身暂无能力做鸿蒙OS开发,故想将前述全面构思分开细化,再推进一步。
产品设计第一道关是将需求转换为任务!因为知道要“做什么”后,“怎么做”会有很多办法,而且多数人在掌握了一门新技术后,首先具备的是“怎么做”的技能,而能准确找到“做什么”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和阅历。
二、需求
按前文所述,智慧养老的核心子系统主要涉及“用得顺”范畴,但实质上是整个系统的基础,所以称之为“核心子系统”,按目前时髦用语,这部分是整个智慧养老的底座。
之所以首先将核心子系统提出来单独给出详细构思,是因为这部分华为智家可独立完成,需要研发的硬件较少;且可以先独立运行,实现很多全面构思中的功能;还为逐步增加相关外设提供基础。可以支持后装,弱化了推广难度。
作为独立的子系统,其需求定位如下:
1)分布式手机:即将主机、显示、人机交互终端物理分开,但能完成鸿蒙系统1+8+N 架构中的 1(手机)的所有功能;从而简化人机交互终端,使之便于老人携带使用,完全按老人居家使用场景设计;通过独立的主机减轻交互终端的重量和耗电,从而改善老人携带、使用的体验;通过分布式显示终端,让老人能看得清、听得见。
2)通过AI辅助康养传感器精确定位老人在家中的位置、监测老人的行为,从而实现智慧养老最基础的功能:显示信息随老人在室内的移动而流转、迁移。
3)通过分布式手机系统实现沉浸感远超手机的视频对话功能,以及适合老人使用的操控方式,如:远程单端操作、第三方协助操作(由子女帮忙建立两个老人之间的视频连接);系统AI根据老人语音命令自动建立连接。
4)借助交互终端上的摄像头及主机的AI功能,辅助大屏显示,实现对老人服药的智能辅助和监测。
5)借助AI康养传感器及主机AI,完成对老人生活习惯的统计、监测,从而发现老人的异常,及时通告监护人(子女或社工)。这种异常监测可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及客户需求逐步完善,或预先设定一些监测方案供用户选择,如监测睡眠时间、监测用餐时间、监测排便时间等。同时,AI根据老人状况,及健康指南,有意识的提醒老人起身活动,以避免久坐不动对身体的不利影响。
6)可选需求:接入智能门锁,并和家庭存储关联,如是熟人,则根据来人调出相应照片,帮助老人唤起回忆。如是陌生人则见来人图像发至监护人(子女或社工),作为安全性通告,此时智能门锁应支持监护人远程和来人交互和操控门锁,并且优先权高于家中老人
7)在交互终端上设计常用身体检测传感器,如体温、脉搏、血样等,由主机AI自动提示老人检测身体状况,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统计老人的身体变化规律,从而及时发现异常,作为起居生活规律检测的一个增项,丰富对老人监测的维度。
以上需求是将核心系统作为独立部分单独运行考虑,将全面构思中一些可由核心系统单独实现的功能归纳而成。
三、详细构思
核心子系统的组成框图:
核心子系统设计立足于华为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以一些标准产品为基础,略加改进后实现,需要全新设计的主要是可穿戴交互终端,在前面的全面构思中有过较为详细的描述。
上述框图为示意性,子显示器数和AI康养传感器数取决于用户的实际需要。
此处以前述全面构思为基础,详细展开框图中各个部件的实现构思。
3.1 硬件构思
3.1.1主机、主显示器
主机的作用相当于华为生态 1 + 8 +N中的1(手机),但为了适应老人使用(便于长时间随身携带,触摸屏操作不便、听力视力衰弱等特点),以及针对老人居家的特征(无需外出携带),考虑将手机的主机部分和输出(显示、声音)、输入(按键、语音输入)分开,利用鸿蒙OS的分布式能力,在家庭环境中构建出一个无形的手机。
因此主机需要长时间待机,故采用插电方式更为合理。
由于不用携带,故体积可以适当放大,便于家庭放置即可。
主显示器选择华为智慧屏(也许不需要智慧屏的能力,用标准电视即可)。
主显示器和主机紧密配合,故两者采用HDMI直接连接,以保证显示质量。
主机需要实现:
1)智慧养老的主机功能,包括所有外设的控制、调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处理等。
2)标准手机的接、打电话功能
3)改良为适合老人使用的社交软件功能(视频聊天)
4)接收标准电视机顶盒的输出,将电视内容融于鸿蒙系统数据流,可实现在各个显示屏上的迁移,以及根据需要,将信息(如文字提示)叠加在正常电视内容上。
5)一些基于AI的智能操作
基于上述需求,主机应该具备较强的算力,故选择台式PC架构为佳,安装鸿蒙OS以便在底层融入AI,从而对智能硬件更好的支持。
主机除了具有处理自身数据及所采集的传感器数据能力外,还需要增加一路HDMI输入,以便将电视机顶盒输出的内容融入系统。这一点在硬件上要有所考虑(当初我尝试此方案时,由于能力不济而受阻)。并且最好因此而能实现将对电视的操作融入到系统之中,无需再使用电视机顶盒的遥控器。传统电视内容对老人而言还是比较重要的。
3.1.2 副显示器、子显示器
副显示器定义为放置在卧室的大屏显示(42寸以上),可直接选择华为智慧屏。
子显示器定义为布置在室内各个房间的小屏显示(12寸左右),作为老人在室内活动时,内容随时迁移、交互的载体。要求配置较大音量的喇叭和灵敏的麦克风,以便和老人语音交互。
子显示器可选择功能接近的成品(如带网络接口的监视屏)略加改造实现。
子显示屏上可将摄像头作为选配,由客户决定。
副显示屏和子显示屏可通过电力线载波(PLC)或Wifi连接到分布式总线。
3.1.3 可穿戴交互终端
这是需要专门研发的产品,因市场上尚无此思路的成熟产品可供选择。
在前面的全面构思中对此有了毕竟详细的构思,此处再梳理一下。
可穿戴交互终端的功能定位:老人和系统交互的主要手段。
具体功能如下:
1)系统操作的按键输入
2)和系统的音频交互(语音控制输入,系统声音输出接收)
3)系统图像输入
4)老人随时携带的生理传感器、环境传感器
5)便于携带,不影响正常生活
6)便于使用,不被电池所困扰
7)短消息及信息显示
从上述功能考虑,硬件需要具备:
1)采用挂脖方式携带。
2)体积约一个手掌大小即可,根据所设计的功能设计外形,便于持握。
3)重量尽量轻,以改善穿戴体验。
4)采用换电方式,因终端需要随时携带在身边。
5)设置2 ~ 3个实体按键,以适应老人操作习惯和反应速度。
6)设计一个3寸左右的小显示屏用于辅助键盘功能提示以及短信息显示。
7)设计一个音量足够大且清晰(频段设计在符合老人听力特点的区域)的喇叭,且便于手持贴耳使用。同时设计贴耳操作检测,以便按需调整音量。
8)设计一个灵敏度较高的麦克风,一方面作为拾音(老人使用时不必刻意对着说),另一方面作为环境声音监测传感器,作为睡眠或其它场景使用。
9)设计三轴加速度传感器,辅助老人行为监测,如计步等。同时借助这个传感器实现空中鼠标,完成屏幕上的交互操作。
10)设计一个500W像素摄像头,便于配合一些需要图像输入的场景,如:辅助服药。
11)设计体温、脉搏、呼吸等生理参数传感器,以便随时检测老人身体状况,一是可以积累老人监测数据,AI可基于正常行为监测的异常,提示老人进行进一步的身体状况检测,为判断老人状况提供更完善的支持。二是可以为未来大概率会出现的家庭医生提供远程诊疗的基础。
12)设计一个3寸左右的小屏,主要作用时显示简短的文字信息,以及作为按键功能的提示(类似于老人手机的操作)。
13)设计标准红外遥控发射硬件,以便操控支持红外遥控的传统家电。
14)设计一个环境温度传感器,以便监测老人身体周边的温度,避免老人受凉。
15)参考大疆无人机的充电座,设计一个至少3节电池的充电坞,因为针对两个老人,有两个交互终端需要换电,冗余一个电池,提高可靠性。配置5节电池。充电座要绝对安全可靠,因为是长时间插电工作。
3.1.4 AI康养传感器、家庭存储
选择成品,无需研发硬件;两个都已是鸿蒙OS,软件上接入即可。
3.2 软件功能构思
3.2.1 手机基础功能
前面说了,这套系统就相当于一个分布式的手机,在物理形式上由分布在家中的各个设施组成,但功能上要能实现手机的基础功能。
首先就是接、打电话,按老人方便的操作方式,基于携带的交互终端及AI语音识别能力,实现正常的手机电话功能,并且在声音上能让老人听得清,建议辅助AI语音识别,自动生成字幕,打在老人所在位置的显示屏上。同时,根据通讯录信息,从家庭存储中调出来电话人的近期照片,叠加显示在显示屏上。
其次是常用社交软件,如:微信。基于这套分布式手机以更适合老人的方式实现,类似于上述电话功能的实现方式,并增加语音识别,可以将老人的语音信息转为文字发送。
常用的手机媒体软件,如:今日头条、抖音等,丰富老人的生活。充分发挥大显示屏的优势,让浏览更加清晰、友善。用交互终端作为空中鼠标,实现屏幕上的按钮交互;辅助智慧大屏上的摄像头,实现手势翻页,并支持AI语音命令操控。
尽量做到手机上可以安装的软件,都可以在这套分布式手机上运行,除了一些办公类的。
3.2.2 维持并改善传统的电视功能
传统电视仍是老人主要的娱乐内容,必须保留。对于两种有线电视的提供方式(有线电视和电信),均由机顶盒实现电视内容的推送。
因机顶盒格式不统一,但输出均为HDMI,故将此信号接入主机,再由主机完成显示。此时,主机将机顶盒输出的内容作为一路流媒体输入,在内部根据需要处理后送到合适的显示器上。此功能会要求主机有一定的处理能力,但对目前的硬件水平而言,应该不是问题。
维持就是让电视感觉没有变化,可以正常观看,因为主机和显示均由核心系统管理,不用老人去操作开关机,只要主机检测到机顶盒输出,即将收到的内容送到显示。
改善就是利用鸿蒙OS的分布特征,将显示内容根据老人位置迁移到附近的显示器上。
同时可以在显示内容上叠加文字及需要输出的信息。如老人在主显示屏上观看电视时,如有人敲门,则在大屏上弹出子窗口(画中画)显示门铃输出画面,并打字幕告知。如果是在子显示器上,则自动切换画面到门铃输出。
机顶盒操作通常用红外遥控器,最好能将此功能置入交互终端,通过系统的能力实现操作,如借助系统的语音识别能力操作机顶盒,从而让老人使用电视更方便。
3.2.3 老人日常起居行为监测、身体状态检测
这是智能居家养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也是系统的主要特征,它完全取决于华为AI康养传感器的能力。
如按产品介绍,AI康养传感器实质是一个4D毫米波雷达,它的灵敏度可以达到监测人睡觉呼吸的程度,故我任务应该可以实现对老人在家中的位置、行踪监测的能力。
按AI康养传感器的产品介绍,目前主要用于监测老人跌倒以及睡眠质量。但我觉得这两个卖点都有点尴尬:
监测摔倒有用,但发挥作用的概率太小;而且老人对此会有盲目的自信,估计是因为如果承认了自己会从床上摔下来,就等于接受自己为无用的废人这个事实,所有心里上绝对是排斥的,尤其是还要花那么多钱。
而单独监测睡眠质量我觉得单纯存在意义不大,因为它无法改善睡眠,而睡得是否好自己知道,无需设备告之。老人易失眠是事实,但没有助眠手段,监测睡眠质量作用何在呢?顺带监测可以接受,专门为此买一个装置有些不值。
所以,我觉得AI康养传感器最大的作用是作为智慧养老系统所有行为的基础传感器,使得系统的AI功能可以基于此传感器所提供的位置、行为等信息,做出无所不在的关怀行为。
首先是位置检测,从而可以准确的实现显示、声音等系统输出内容随人迁移。
其次,可以通过行为检测,主动发现老人有可能发生摔倒的场景,AI可及时提醒,从而减小摔倒的概率。就像有晚辈在老人身边一样,通常在老人要起身、改变状态时,会口头提醒老人注意,这会起到不小的作用,因为正常的老人摔倒通常时由于在改变姿态时注意力不集中所致,而非走不稳,如果到走不稳、站不起的状态,那就不符合我们所定义的服务对象了。
最后,就是监测老人的一些起居生活细节,如:上床、起床时间,睡眠质量,三餐时间,用餐持续时间,排便次数、时刻、持续时间,看电视、阅读时间,午睡时间,久坐和起身活动时间等。通过合理的记录和统计,得到老人独有的生活规律,并在发现连续异常时,告知监护人(子女或社工),从而及时发现老人的身体变化(病变),理论上衰老是渐变的过程,而生病是突变。
如不希望由于误判而打扰监护人,可以让系统在发现异常时使用AI功能提示老人,用交互终端上的检测传感器补充测量相应的身体状态,如:体温、脉搏、呼吸次数等,使得监护人得到的信息更为全面,不至于虚惊一场。
还可以设计一些基于交互终端能力的专项监测,如:
1)利用交互终端的摄像头在AI的提示下定时采集舌苔、脉搏、呼吸次数,利用中医大模型及时发现老人身体疾病。
2)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设计一些融入生活场景的老人记忆力、智力测试,用AI对话结合大屏显示内容实现,从而监测老人脑老化进程,及时发现阿尔兹海默症前兆,及时干预,延缓病情进展,这将大大减弱老人的痛苦和监护人的辛劳。实质上每个人都是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只是一些人在身体健在时就呈现了,有些人到死还没有发展到影响生活的状态。如果通过早期干预,将其延缓至死都不那么明显,对老人、孩子岂不乐哉。当老人患阿尔兹海默症时,孩子所承受的痛苦不亚于老人本身,甚至更为沉重。
实现上述功能首先要求AI康养传感器能检测到老人的位置和行为。
这里有个难点:因为正常有两个老人在家,如何准确区分两个老人,不至于将位置和行为张冠李戴。
按我所具备的知识,觉得应该可以借助于交互终端上的ID及3D加速度传感器实现分别定位。因为监测对象是70岁以上的老人,动作速度缓慢,应该能实现区分。
3.2.4 服得准——辅助老人准时、正确吃药
老人吃药通常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一日三次、一次多种并不鲜见,故确保老人准时吃药、正确吃药成为一件不可忽视的“大事”,尤其是一个老人生活时,无老伴提醒,更容易忘记。甚至随着年龄增长,每次该吃哪种药都会困扰老人。
为此,市场上出现过很多种辅助吃药的药盒,包括具备智能提醒的产品,我就曾经设计过一个。可我在设计中发现,这些产品都只能针对某些痛点,很难符合不同老人的需求,甚至还会因此带来某些隐患,如为了提前配置好一周的药物,而过早将药从密封包装中取出,长时间暴露于空气环境中,是否会对药性产生副作用?将几种需同时服用的药物预先放置在一个小盒子里,相互间接触是否会产生反应?这些都很难确定,因为客户所吃的药千奇百怪。
如今AI的自然语言能力完全可以像有晚辈在身边那样,辅助老人准时、正确吃药,甚至比真实的人做得更好。
软件上要做一个辅助吃药的功能。
首先利用交互终端上的摄像头或大屏上的摄像头,完成对药品的识别,并按提示服药种类、时间输入主机,包括所服药物的外包装、打开取出后的药物形状等信息;这个可以由监护人(子女或社工)完成,通常很久才会需要做一次。
之后将药物整齐的排列在固定的地方,最好在智慧大屏旁,这样可以通过智慧大屏提示老人服哪种药?服用多少?
主机AI根据服药时间,通过语音和大屏提醒老人,老人根据大屏所提示的信息,用所佩戴的交互装置摄像头拍摄药物,在AI语音指导下取出正确的药物,并用摄像头确认取出的药后服用,这样一方面确保老人准时、正确服药,同时也对老人服药做了完备的记录。这种方式就像有监护人帮助老人一样,只是由虚拟AI机器人完成。
此方式完全消除了前述传统药盒的不足和隐患。还带来一个好处:监护人(子女或社工)以及日后也许会普及的家庭医生,可以正确的帮老人拿药,不必担心老人说不清。并在就医时可向医生出示清晰的用药历史,以利医生正确诊断。
3.2.5 室内对讲功能
两个老人在家时,时常会分处于两个空间,如:老人很多喜欢分房睡,或是一个在厨房一个在书房等等,老人听力不好,相互间常常呼叫不应,借助交互终端及分布在各个房间的显示器,可以实现老人在家中的无障碍交流。
我自己父母当时就为了相互联系,配了两个无线门铃,可呼叫是实现,还得跑到另一个房间交流才知道什么事情,有时只是说几句话的事,费力跑一趟,对于年轻人没什么,老人就吃力了。虽说使用手机可以实现,可拨号接听比较麻烦,还产生话费。
3.2.6 智能环境温度控制
利用老人随身携带的交互终端上的环境温度监测传感器,监测老人周边的温度,并结合AI康养传感器检测到的老人状态,及时改变空调的风量和温度,避免老人受凉。
老人在午睡前因才吃完饭,体温会比较高,此时会调低空调温度,而睡着后,体温会下降,若仍保持原来的空调设置,就容易感冒。除午睡外,老人经常会打盹,此时身体由于静止,也会导致受凉。
选择支持Wifi控制的空调,或在交互终端上支持红外遥控,以实现此功能。
3.2.7 陪老人聊天,记录普通人的家族史
目前的小艺水平已经很高,可以适当优化,将家庭存储中的内容作为聊天素材,成为陪老人聊天的虚拟伙伴。
而且可以有意识通过家庭存储中的线索,诱导老人叙述过去自身的经历以及家庭成员的情况,转换成文字和视频记录下来,作为以后子女了解家庭过去的有效载体。
让普通人写自己的传记有点勉为其难,但每个人实际上都有想要叙述给孩子们听的事情,用AI聊天方式,加以合适的诱导,完全可以生动地记录下普通人的烟火人生。
老人在有精力、且对过去的事情有较清晰记忆的时段,通常时子女打拼最累的时候,既要应对事业上的压力,还要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难有闲情去聆听老人的絮叨。可等到自己有时间、有闲情去倾听父母的唠叨时,不是人已不在,就是已经说不清过去的事情了。这种错位应该普遍存在于普通家庭。
如今借助AI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完成可以弥补这一缺憾。
四、结语
以上所构思的智慧家庭养老的核心子系统,依目前鸿蒙之家的能力,应该可以完成。
硬件上需要研发的主要时可携带的交互终端,市场上可借鉴的类似产品很多,只是未能整合在一体而已。鸿蒙设备开发伙伴中,做了不少模块,应该有可以覆盖上述要求的核心板,而各个子功能市场上好像都有模块,稍加组合即可构建出原型样机。
这种产品不是存在技术难度,而是缺少准确的市场定位,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做什么”?”怎么做“不是问题。
其次就是关于电视功能的无缝融入,这在当初我自己构思时,由于技术水平限制,觉得是个难点,但对于这方面的高手而言,应该不是问题,因为目前的机顶盒、电视,其实质都是一个小主机,也是软件实现,那将其纳入主机系统应该不是难事。
这套系统总成本应该在两万以内,对于房间少的客户(只有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估计一万出头即可。对家庭客观条件要求不高,有网络即可。除AI辅助康养传感器及子显示屏需要安装外,其余均不涉及安装,和添置一套家电差不多(实际上不比空调安装难度大)。客户易于接受。
从客户群体分析,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都已退休,很快就进入这套系统所针对的年龄段了。这些人中多数子女不在身边,因为是4、2、1架构,总有一头是独自养老,能将双方父母接到一起住的凤毛麟角,主客观上都很难实现。
对于这一代人而言,这样一套系统应该能被接受,再上一代的有点困难。
目前鸿蒙OS的主力研发人员,应该是第一代独生子女,你们可以回家问问父母,是否愿意拥有这样一套系统?
作为初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我真切期待着你们能为自己的父母开发出这样的产品,既可以让你们的父母安享晚年,又可以减少自己的潜在压力。你们可以想象一下:目前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哪件事情是你们无法掌控的?我想一定是父母疾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