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遥感监测如何为现代精准农业提供科技支持

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遥感技术,结合卫星和无人机数据,对农作物进行地块级长势监测。从数据获取、预处理、特征提取到长势评估,以及数字地球开放平台的应用案例,展示了遥感在农业环境监测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智慧农业发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农作物遥感基本原理

遥感影像的红波段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及其组合与作物的叶面积指数、太阳光合有效辐射、生物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通过卫星传感器记录的地球表面信息,辨别作物类型,建立不同条件下的产量预报模型,集成农学知识和遥感观测数据,可实现作物产量的遥感监测预报。

农作物地块级长势监测(玉米长势监测流程图)

农作物地块级长势监测是通过遥感技术实现的,以下是一般的农作物地块级长势监测流程:

  1. 数据获取:

卫星遥感数据: 利用卫星传感器获取高分辨率、多光谱的遥感影像数据。这些数据能提供丰富的地表信息。

无人机遥感数据: 使用无人机获取更高分辨率、更灵活的影像,有助于更详细地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2.预处理与校正:

对获取的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大气校正、几何矫正等,确保数据质量和准确性。

根据作物生长的季节,选择相应的影像进行比较,以监测农作物的时序变化。

3.特征提取:

利用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农田地块的特征,如植被指数(例如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等。

特征提取可以帮助识别植被覆盖程度,从而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状态。

4.监测与分析: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连续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监测,以追踪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采用图像分类算法,对农田进行分类,识别不同类型的植被覆盖,如农作物、杂草等。

5.长势评估:

基于提取的特征和监测结果,进行长势评估,分析农作物的健康状况、生长速度等。

结合地块的土壤信息、气象数据等,综合评估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6.结果呈现:

将监测结果以图形或地图形式呈现,使农民、农业专业人员等能够直观了解农田地块的长势状况。结果呈现也有助于及时调整农业管理策略,优化农业生产流程。

农业环境监测既是对农业环境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又是人类生存大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在于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农业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追踪污染物在农、畜、水产品中的残留和蓄积动态,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和人体健康,为农业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科技的发展,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从高空的卫星、低空的无人机到田间地头的各类现代化传感器,越来越多的智能技术正在逐步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为智慧农业贡献力量。

这也就是数字地球开放平台提供农业遥感解决方案的初衷。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遥感赋能农业的信息可以至【数字地球开放平台】获取农业遥感应用案例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