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M 深度估计 三维重建 标定 传感器融合

本文详细介绍了3D视觉和SLAM(同时定位与建图)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包括视觉深度估计、视觉(惯性)SLAM、激光/多传感器融合SLAM、几何/深度学习三维重建以及视觉传感器标定。深度估计在自动驾驶等领域至关重要,而ORB-SLAM2和VINS-Mono/Fusion是视觉SLAM的代表作,提供了高精度的定位和建图能力。此外,文章还涵盖了激光SLAM如Cartographer以及多传感器融合SLAM的重要性。三维重建结合了传统几何方法和深度学习技术,为AR/MR、自动驾驶等提供核心技术。相机标定作为基础,对各种视觉应用至关重要。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原文链接:「学习路线」SLAM/深度估计/三维重建/标定/传感器融合…(本文较长,建议收藏)

经常有粉丝问视觉/激光/SLAM、三维重建等方向的学习路线,这里我再总结给大家,如下所示:

图片

图片

图片

随着最近几年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AR/MR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企业对3D视觉算法及SLAM算法需求越来越强烈,该领域迎来了爆发式发展。

按照应用不同我们把3D视觉及SLAM算法分为如下方向:

  • 视觉深度估计

  • 视觉(惯性)SLAM

  • 激光/多传感器融合SLAM

  • 几何/深度学习三维重建

  • 视觉传感器标定

下面分别介绍(本文较长,建议收藏):

视觉深度估计

视觉深度估计的目的就是估计图像中场景的深度,即场景中各点像素到相机成像平⾯的垂直距离,分为绝对距离和相对距离。我们看下面这个例子,左边是原图,右边是算法估计的对应深度图:

图片

最近⼏年,⾃动驾驶 、⼈机交互、虚拟现实、机器⼈等领域发展极为迅速,尤其是视觉⽅案在⾃动驾驶中取得惊艳的效果,在这些应⽤场景中,如何获取场景中的深度信息是关键且必须的。同时,从深度图中获得前后的关系更容易分辨出物体的边界,简化了CV中很多任务的算法,例如3D⽬标检测和分割、场景理解等。相⽐于激光雷达测距,相机价格低廉、体积小巧,操作简单等优点,目前视觉深度估计是三维视觉最重要的基础模块之一,不仅在学术届各大CV顶会上有很多深度估计相关新的论文,在工业界应用也非常广泛,是比较热门的研究⽅向。

图片

深度估计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

图片

视觉(惯性)SLAM

SLAM是指某种移动设备(如机器人、无人机、手机、汽车、智能 穿戴设备等) 从一个未知环境里的未知地点出 发, 在运动过程中通过传感器(如相 机、激光雷达、 IMU等)观测定位 自身位置和姿态,再根据自身位 姿进行增量式的地图构建, 从而达到同时定位和地图构建的 目的。SLAM技术是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AR/MR等领域的底层核心技术之一。

如果SLAM过程使用的主要是视觉相关的传感器(如单目、双目、RGB-D、鱼眼、全景相机),一般称之为视觉SLAM。目前最知名的、效果最好的视觉SLAM是ORB-SLAM2/3系列和VINS-Mono/Fusion系列。

2015年,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机器人感知与实时研究组开源了ORB-SLAM第一个版本,由于其出色的效果受到广泛关注。该团队分别在2016年和2020年开源了第二个版本ORB-SLAM2和第三个版本ORB-SLAM3。

其中ORB-SLAM2是业内最知名、应用最广泛的开源代码。它有如下优点:

  • 支持单目,双目和RGB-D相机的完整开源SLAM方案,能够实现地图重用、回环检测和重新定位的功能。

  • 支持轻量级定位模式,可以达到零漂移,此时不使用局部建图和回环检测的线程,可以用视觉里程计来跟踪未建图区域。

  • 采用ORB特征,具有旋转不变性、光照不变性、尺度不变性,匹配速度快,适合实时应用。无论是在室内的小型手持设备,还是到工厂环境的无人机和城市里驾驶的汽车,ORB-SLAM2都能够在CPU上进行实时工作。

  • 跟踪、局部地图、闭环、重定位等所有的任务都采用相同的ORB特征,使得系统内数据交互更高效、稳定可靠。

  • 单目初始化和应用场景解耦,不管是平面还是非平面场景,都可以自动初始化,无需人工干预。

  • 地图点和关键帧创建比较宽松,但后续会进行严格筛选,剔除冗余关键帧和误差大的地图点,增加建图过程的弹性,在大旋转、快速运动、纹理不足等恶劣情况下可以提高跟踪的鲁棒性。

### 基于RGB-D相机进行三维静态场景重建的方法算法 #### 方法概述 基于RGB-D相机的三维静态场景重建旨在通过融合来自彩色图像(RGB)深度数据(Depth),构建环境或对象的精确几何模型。这类方法通常依赖于连续帧之间的匹配与对齐,从而逐步累积并优化整个场景的表示。 #### 关键技术组件 - **传感器校准**:为了确保RGB图像与深度图之间的一致性,需要预先完成内外参标定过程[^1]。 - **特征提取与跟踪**:利用视觉SLAM框架或其他特征检测器,在相邻视图间建立对应关系,以便后续的姿态估计与地图更新操作[^3]。 - **体素网格/TSDF体积表示法**:采用截断符号距离函数(Truncated Signed Distance Function, TSDF)作为内部存储结构之一,能够有效地处理噪声并支持平滑表面重建[^2]。 - **姿态估计算法**:包括但不限于ICP (Iterative Closest Point), PnP (Perspective-n-Point)等迭代求解最优变换矩阵的技术,用于精确定位每一时刻摄像头相对于已知部分的位置方向变化情况。 #### 实现流程示例 下面给出了一种典型的实现思路: ```python import open3d as o3d from rgbd import RGBDFrame # 自定义类封装单个RGB-D帧的数据 def integrate_frame_into_volume(volume, frame: RGBDFrame): """ 将新获取到的一个RGB-D帧融入现有的TSDF体积中 参数: volume : 已初始化好的TSDFVolume实例 frame : 当前待加入的新一帧RGB-D数据 返回值: 更新后的TSDF体积状态 """ intrinsic_matrix = np.array([[fx, 0 , cx], [0 , fy, cy], [0 , 0 , 1 ]]) extrinsic_matrix = compute_extrinsic_from_pose(frame.pose) rgb_image = o3d.geometry.Image(frame.rgb.astype(np.uint8)) depth_image = o3d.geometry.Image((frame.depth * 1000).astype(np.uint16)) # 转换为毫米单位 rgbd_image = o3d.geometry.RGBDImage.create_from_color_and_depth( color=rgb_image, depth=depth_image, convert_rgb_to_intensity=False) volume.integrate(rgbd_image, intrinsic=intrinsic_matrix, extrinsic=extrinsic_matrix) if __name__ == "__main__": tsdf_vol = o3d.pipelines.integration.ScalableTSDFVolume( voxel_length=4.0 / 512.0, sdf_trunc=0.04, color_type=o3d.pipelines.integration.TSDFVolumeColorType.RGB8) frames = load_rgbd_sequence() # 加载一系列RGB-D帧序列 for i, f in enumerate(frames): print(f"Processing Frame {i}") integrate_frame_into_volume(tsdf_vol, f) mesh = tsdf_vol.extract_triangle_mesh() o3d.visualization.draw_geometries([mesh]) ``` 此代码片段展示了如何使用Open3D库读取RGB-D输入流,并将其逐帧集成至一个不断增长的三角形网格之中,最终得到完整的三维模型可视化效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