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平面分析:从理论到应用
1. 相平面分析简介
在处理相互作用的种群模型时,我们常常会得到一对非线性、耦合的微分方程。之前我们使用Maple对这些方程进行数值求解,但每个解都对应特定的初始条件和参数组合。而实际中这样的组合有无穷多种,所以我们需要其他工具来全面理解系统的行为。
相平面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通过找到平衡点(导数为零的点)并从微分方程中消除时间变量(将耦合的微分方程转化为单个一阶微分方程),来深入了解系统解的行为。我们还对系统的长期行为感兴趣,例如种群是否会灭绝、疾病是否会周期性复发等。
1.1 简单示例:线性微分方程组
考虑如下一对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
\begin{cases}
\frac{dX}{dt} = Y \
\frac{dY}{dt} = -X
\end{cases}
]
1.1.1 平衡点
平衡点对应于耦合微分方程组中解为常数的情况,即(\frac{dX}{dt} = 0)且(\frac{dY}{dt} = 0)同时成立。对于上述方程,可得(Y = 0),(X = 0),所以((X, Y) = (0, 0))是唯一的平衡解。
1.1.2 轨迹和相平面示意图
我们将((X, Y))平面称为相平面。将该平面划分为四个象限,在第一象限中,(X > 0)且(Y > 0),此时(\frac{dX}{dt} = Y > 0),(\frac{dY}{dt} = -X < 0),这意味着(X(t))增加,(Y(t))减少,我们可以得到该象限中任何解的方向向量。同理分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