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产品?

年初在广州,老友告诉我:"在国内,做产品其实是做人"。

初听此言,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尤其是"在国内做人"这五个字,实在是比"做产品"要有内涵得多。最近看到FriendFeed格外火爆,又想到了这句话。

FriendFeed是继Netvibes之 后我看到的又一个非常"国际化"的Web2.0产品。不同的是,除了美国贡献到37.6%流量之外,第二大流量提供源来自中国(6.5%)。一个没有"本 地化运营团队"支持,甚至简单的"机器自动中文翻译"都没有的纯英文Web2.0服务,却吸引了这么多中国用户,不得不让我有所思。

然而当Junyu告知 FriendFeed的团队主力是"exGoogler"为主(其创始人Paul Buchheit曾是GMail的产品创始人)时,就立即让我茅塞顿开了。尤其是今年一月份,随着Kevin Fox的加入,更是让我对FriendFeed这个产品有了兴趣。Kevin是GMail的用户体验设计师,在FriendFeed的官方 Blog,Paul Buchheit如此评价他:"如果不是Kevin的加入,也许GMail这个(Google内部尝试的)产品永远都不会发布!"

一个产品的好坏,固然与市场、意识形态有很大的关系,但最关键的核心还是它本身。据我认识的一些在微软的朋友,并不会因为GMail是Google 的,Firefox是Mozilla的就拒绝使用Gmail和Firefox。而我自己则更是不断的提醒自己只看产品,不问出处:我用Google的 GTalk和腾讯的TM2008,不用微软的MSN;我用Netvibes,不用Google的iGoogle;我用Mozilla的Firefox,不 用微软的IE;我用微软的Live Writer,不用Zoundry......

你,一名对自己负责的用户,要想发掘一个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其实很简单:把它前面那堆没有用的title和公司名、产品名全部干掉之后看看它是"狗屁不是":如果每一个"仅有打电话、发短信需求"的人都去买Apple的iPhone,那这群人只会越活越累......遗憾的是,大多数用户都不知道什么叫"对自己负责"。于是,越来越多的产品经理、产品设计师把大部分该去"做产品"的精力拿去"做人"去了。显然,Paul和Kevin都不可能跨越太平洋跑到中国来"做人",这6.5%的流量自然不是"做人做出来的"。

于是,得出结论:

这6.5%的流量很可能是被那些按照做人模式做出来的产品逼急了的用户组成的一个组合体。另一方面,存在的机会是,这样的6.5%,在国内,还有太多太多,而且会越来越多。

如果你是一个聪明的老板,赶紧给老老实实做产品的人涨工资吧,可别比物价涨的慢哦。

题外话:

  • Kevin Fox并不是Product Manager,甚至只是一个UX(UE) Designer,但当他离开Google Reader2.0 Team之后,有Blogger专门发文"八卦"《Kevin Fox会去FriendFeed还是Imo.im》。可见其做人和做产品一样成功。遗憾的是,这样的八卦,在国内可轮不到"做产品"的人。
  • FriendFeed创始人Paul Buchheit于2001年在Google公司"价值观会议"上提出了享誉全球的经典名言"不要做恶"(附:不作恶!=不赚钱)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