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Rv6产生的背景:
- 传统IP/MPLS网络的挑战:
首先是IP承载网孤岛的问题。MPLS是在原有IP技术的基础上叠加新技术产生的,它解决了诸如路由隔离、大规模组网、流量工程等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MPLS虽然统一承载各种协议,但在支持跨越不同自治域的VPN时,设备中可能同时运行LDP、RSVP、IGP、BGP等协议,导致业务部署和管理复杂。IPv4和MPLS网络已经不适合5G等大规模业务的部署。
此外,MPLS还缺乏扩展能力,当前一些新业务(如5G、物联网和云)要求网络具备可扩展能力。然而MPLS标签长度固定只有20比特,并且标签字段固定,不可扩展,无法满足新业务的可扩展需求。
- IPv4网络地址耗尽
2019年11月25日,IPv4的地址全部耗尽,而目前就处于IPv4向IPv6过渡的阶段,虽然规模化部署IPv6是网络发展趋势,但IPv6如何替代传统的IPv4和MPLS网络仍是网络技术研究的热点。
SRv6的出现解决了上述一系列问题,推动网络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二、SRv6带来的价值
- 简化协议,管理简单
SRv6不再使用LDP/RSVP-TE协议,也不需要MPLS标签,简化了协议,管理简单。EVPN和SRv6的结合,可以使得IP承载网简化归一。

- 具有强大的可扩展能力
SRv6可以自定义编排路径,能够灵活控制转发路径。还可以通过自定义功能,满足多种业务和应用的需要。
- 用IP满足IP本身的需求
SRv6基于IPv6转发,SRv6是通过扩展报文头来实现的,没有改变原有IPv6报文的封装结构,SRv6报文依然是IPv6报文,普通的IPv6设备也可以识别SRv6报文。SRv6设备能够和普通IPv6设备共同部署,对现有网络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可以支撑业务快速上线,平滑演进。
三、SRv6原理简介
SR(Segment Routing)是一种源路由技术。源路由机制使SR通过起始节点即可控制报文的转发路径。SR将转发路径切割为不同的分段,起始节点向报文插入多个路径分段,中间节点按照报文携带的路径分段信息进行转发。路径分段又称为“Segment”,并通过SID(Segment Identifier,段标识)来区分。
SR技术支持应用在MPLS和IPv6两种转发平面。应用在MPLS转发平面的SR称为SR MPLS(Segment Routing MPLS),其SID就是MPLS标签。应用在IPv6转发平面的SR称为SRv6,其SID为IPv6地址形式。

为基于IPv6转发平面实现SR技术,在IPv6路由扩展头新增SRH(Segment Routing Header)扩展头,该扩展头指定一个IPv6的显式路径,存储IPv6的Segment List信息。

SRv6 SID用来区分路径分段。SRv6 SID是一个长度为128比特的值,其格式虽然和IPv6地址相同,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理解的IPv6地址。SRv6 SID由Locator、Function和Arguments三个部分组成。

- Locator:具有定位功能。提供IPv6的路由能力,报文通过该字段实现寻址转发。此外,Locator对应的路由也是可聚合的。
- Function:用来表达该设备指令要执行的转发动作,不同的转发行为由不同的Function来表达。
- Arguments:可选字段,是对Function的补充,是指令在执行时对应的参数,这些参数可能包含流、服务或任何其他相关的信息。
SRv6的可扩展能力来源于三部分:
- SID可以将多个Segment组合起来,形成SRv6路径,即路径可编辑。
- SRv6的每个Segment是128bit,可以灵活分为多段,每段功能和长度可以自定义,由此具备灵活编程能力,即业务可编辑。
- SID之后的Optional TLV(Type-Length-Value)。报文在网络中传送时,需要在转发面封装一些非规则的信息,可以通过SRH中TLV的灵活组合来完成,即应用可编辑。

本文介绍了SRv6产生的背景,包括IP/MPLS网络的挑战如IP承载网孤岛、协议复杂性和扩展性限制。SRv6通过简化协议、强大的可扩展性和用IP满足自身需求的特点,推动网络技术发展。SRv6原理涉及源路由、SegmentIdentifier(SID)和SegmentRoutingHeader(SRH)。
820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