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FQ技术:原理、挑战与发展前景
1. RSFQ组件连接方式
RSFQ(快速单磁通量子)技术在连接组件时,有以下至少三种方式:
- 直接连接 :当组件可以直接相邻布局时,若设计合理,可直接连接。
- 有源线连接(JTL) :若两个组件之间的距离不可忽略,可使用有源线——JTL(约瑟夫森传输线)进行连接。JTL的优点是长度可任意设定,但存在一些缺点,如会引入约每级4t₀的可观信号延迟和大量抖动。以1.75 - um技术为例,信号在这些线中的速度约为10 um/ps,线相对较宽(约25 um),需要大量直流电流供应,通常还需要三个金属化层(包括接地平面)。
- 无源超导传输线连接 :由于上述有源线的诸多因素,对于长距离连接(实际上,任何长于收发器总长度的连接,在1.75 - um技术中约为50 um),应使用无源超导传输线。其信号传播速度更快,速度公式为 ( v \sim c[d/(d + 2\lambda)\epsilon]^{1/2} ) ,其中 ( c ) 是光速, ( d ) 和 ( \epsilon ) 分别是绝缘层厚度和介电常数。典型情况下, ( v ) 接近100 um/ps,比JTL快一个数量级。无源线的其他优点包括几乎无抖动(除了收发器电路的抖动)、相对较窄(在1.75 - um技术中可低至约10 um)以及更低的金属化层消耗(除线交叉点外,低至两个超导层)。不过,其缺点是需要使用收发器,这会消耗相当于典型门的芯片面积并引入额外延迟。
无论选择哪种互连方式,RSFQ组件的设计都应允许它们直接相互连接,或直接连接到传输线收发器,而无需重新优化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