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战国最初,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晚于其余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六个大国。
为了提高秦国战斗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在有利地位和不被他国吞并,秦孝公人才引进商鞅,变法图强。
但商鞅变法的法案颁布以后,广大群众却不敢相信,这种好事怎么可能。
商鞅就在国都市集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布告:有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市集北门,就给他十两黄金。广大群众们依然不信,没有人来搬。
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两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两黄金。
通过立木为信,商鞅的变法才逐步开始实施,让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且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确定了法治的思想。
二
在汉代,缔结借贷契约的双方,不论是王侯贵族还是普通百姓,在借贷关系中的权利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史记·高祖功臣者年表》记载:汉文帝四年,“侯信坐不偿人责过六月,夺侯,国除”。即便是王侯,欠债不还超过一定期限也要受到惩罚。
汉代民间的借贷习俗,以及汉代官方秩序对民间借贷进行规制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汉代官民对于契约平等、契约公平的意识。
三
中国其实是不缺契约精神典范的,但更多时候,契约、诚信被作为一种手段。
赤壁之战以后,周瑜亲自拜访刘备,问他是否会乘火打劫南郡。刘备按照诸葛亮的吩咐说:“闻都督欲取南郡,故来相助。若都督不取,备必取之。”
周瑜倒也爽快,当着鲁肃与诸葛亮的面,与刘备立字为证:如果我周瑜取不了南郡,任凭你刘备随便去取。
接下来便是周瑜与南郡守将曹仁的一场残酷大战,周瑜伤亡惨重,而且周瑜还被毒箭射中。不出所料刘备、诸葛亮还是食言了,他们乘周瑜与曹仁激战正酣时一举拿下这两个周瑜一直想图谋的城池。
周瑜气得大叫一声,金疮迸裂。这就是《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孔明一气周公瑾”的经过。
四
在美国纽约哈德逊河畔,离美国18届总统格兰特陵墓不到100米处,有一座孩子的坟墓。在墓旁的一块木牌上,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1797年7月15日,一个年仅5岁的孩子不幸坠崖身亡,孩子的父母悲痛欲绝,便在落崖处给孩子修建了一座坟墓。
后因家道衰落,这位父亲不得不转让这片土地,他对新主人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把孩子坟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保留。
新主人同意了这个条件,并把它写进了契约。100年过去后,这片土地辗转卖了许多家,但孩子的坟墓仍然留在那里。
1897年,这块土地被选为总统格兰特将军的陵园,而孩子的坟墓依然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成了格兰特陵墓的邻居。
又一个100年过去了,1997年7月,格兰特将军陵墓建成100周年时,当时的纽约市长来到这里,在缅怀格兰特将军的同时,重新修整了孩子的坟墓,并亲自撰写了孩子墓地的故事,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那份延续了200年的契约揭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
五
契约精神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并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
几个人分一桶粥吃,但粥的总量是远远不够这几个人吃的,怎么分,谁来分,成了一个问题。
一开始用抓阄来决定分粥的人,分粥的人总会给自己多一点,运气不好的经常挨饿。
后来他们就选一个权威的人出来分粥,这个分粥的人大权独揽,便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互相勾结,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后来尝试很多办法,都不尽人意。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
好的制度约束可以间接地建立良好的契约与信任关系。
六
美国有一个信用积分制度,90%的美国大银行及信贷机构都会使用FICO分数作为个人信用评估的标准。
常见的FICO分数在300-850之间,分数越高代表用户信用越好,在信贷机构眼中批出贷款的风险就越低。
所以分数高的申请信用卡或者贷款都更容易获得通过,并且可以拿到更低的利率与更多优惠。
在遇到车贷房贷的时候,那降低的利率会省下上万美元,因此美国人把信用看得非常重。
西方国家已经有非常完善的信用体系。目前,中国也在加强征信系统的建设。
一方面电子合同与网络仲裁的普及,为惩罚违约提供了道路,另一方面征信黑名单的惩罚力度加大,上了征信黑名单的甚至还会影响孩子读大学。
易保全:览契约文化,传契约精神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5-07-31 16:15:09 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