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Java ArrayList 扩容,你知多少?

本文详细解析了ArrayList的内部实现机制,包括其默认容量、扩容策略及其实现细节。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概述

    通过这篇文章,整理个人关于ArrayList 的认知,大神路过,还望斧正。文章会持续进行更新,进而扩展到List 整个家族成员。

首先看一下ArrayList 父类和实现接口,见如下图中示例:

ArrayList 几个重要属性之一

1,首先是默认初始值的大小: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CAPACITY = 10;,

2,接着是一个默认的空对象数组:

private static final Object[]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 {};

3,然后是ArrayList 实际数据存储的一个数组:

transient Object[] elementData;

4,elementData 的大小:

private int size;

来个Demo,看一下ArrayList 的使用

1,首先来个辅助方法,用于获得ArrayList 的容量大小,由于即elementData 数据的长度,由于elementData 是私有的属性,所以,我们可以用反射的机制来进行获取。如下。

    public static Integer getCapacity(ArrayList list) {
        Integer length = null;
        Class c = list.getClass();
        Field f;
        try {
            f = c.getDeclaredField("elementData");
            f.setAccessible(true);
            Object[] o = (Object[]) f.get(list);
            length = o.length;
        } catch (NoSuchFiel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llegalAccess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length;
    }

2,看一下,如果构造ArrayList 对象的时候,如果在构造函数里面什么也不传,其会进行什么操作。可以看到,其进行的操作是,初始化了一个空的数组。

    public ArrayList() {
        this.elementData =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        

3,接下来我们调用无参构造函数,来创建一个对象。看一下其初始化容量是,以及大小是多少。最终的结果:容量:0,大小:0,

        Array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Integer length = getCapacity(list);
        int size = list.size();
        System.out.println("容量: " + length);
        System.out.println("大小: " + size);

4,接着,我们构造一个ArrayList,添加一个元素,看一下其容量。最终的结果,容量:10,大小:1,可以看出。也就是说如果ArrayList 构造函数中如果没有设置初始化的容量大小,在没有添加有元素的时候,其初始化容量是0,只有当添加第一个元素的时候,才会初始化容量才会设置成10.

        Array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Integer length = getCapacity(list);
        int size = list.size();
        System.out.println("容量: " + length);
        System.out.println("大小: " + size);

ArrayList 扩容机制

1,接下来,我们进行构造一个ArrayList 对象,同样调用的是无参构造函数。然后往里面添加11个对象,看起容量会如何进行动态扩展。最终结果,容量:15,大小:11

        Array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for (int i = 1; i <= 11; i++) {
            list.add("value" + i);
        }
        Integer length = getCapacity(list);
        int size = list.size();
        System.out.println("容量: " + length);
        System.out.println("大小: " + size);

2,要清楚其扩容机制,我们需要跟进去,看一下其add 方法,

public boolean add(E e) {
    ensureCapacityInternal(size + 1);  // Increments modCount!!
    elementData[size++] = e;
    return true;
}

首先肯定是得确保数组的容量够到,这样才不会包数组越界异常,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3,看一下ensureCapacityInternal方法的实现:

private void ensureCapacityInternal(int minCapacity) {
    if (elementData ==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
        minCapacity = Math.max(DEFAULT_CAPACITY, minCapacity);
    }
    ensureExplicitCapacity(minCapacity);
}

private void ensureExplicitCapacity(int minCapacity) {
    modCount++;
    // overflow-conscious code
    if (minCapacity - elementData.length > 0)    // 如果其元素个数大于其容量,则进行扩容。
        grow(minCapacity);    
}

4,具体扩容流程:

private void grow(int minCapacity) {
    // overflow-conscious code
    int oldCapacity = elementData.length;   // 原来的容量
    int newCapacity = oldCapacity + (oldCapacity >> 1);  // 新的容量,原来容量的1.5倍。
    if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 0)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if (newCapacity - MAX_ARRAY_SIZE > 0)  // 如果大于ArrayList 可以容许的最大容量,则设置为最大容量。
        newCapacity = hugeCapacity(minCapacity);
    // minCapacity is usually close to size, so this is a win:
    elementData = Arrays.copyOf(elementData, newCapacity);  // 最终利用Arrays.coppy 进行扩容,生成一个1.5倍元素的数组。(即例子中的15个元素的数组。)
}

最后来个总结:

ArrayList 的内部实现,其实是用一个对象数组进行存放具体的值,然后用一种扩容的机制,进行数组的动态增长。

其扩容机制可以理解为,如果元素的个数,大于其容量,则把其容量扩展为原来容量的1.5倍。



    



<think>嗯,用户现在想分析JVM日志来了解ArrayList扩容导致的OOM问题,以及主动GC如何帮助避免这种情况。之前已经讨论过OOM的原因和主动GC的作用,现在需要结合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特别是如何通过JVM日志来诊断这个问题。首先,用户提供的引用[2]提到了JVM参数,比如-XX:+PrintGCDetails和-XX:+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这些参数对于生成必要的日志和堆转储文件很重要。需要指导用户如何配置这些参数来捕获相关日志。然后,引用[3]提到OOM前不一定会有GC,但主动调用GC可能会改变这种情况。用户想知道如何从日志中看出主动GC的影响,可能需要分析GC日志中的FullGC事件和内存回收情况。接下来,用户需要分析日志中的几个关键点:GC频率、内存碎片、堆转储中的对象。例如,如果日志中频繁的FullGC且内存回收不足,可能说明内存碎片问题。而堆转储中的大数组对象可以帮助确认ArrayList扩容导致的问题。还要考虑主动GC后的重试机制是否有效,这时候需要看日志中是否在OOM之前有显式的System.gc()调用,以及之后的内存分配是否成功。可能需要对比重试前后的内存使用情况。另外,用户可能需要优化建议,比如调整JVM参数使用G1垃圾回收器来减少碎片,或者使用替代数据结构。这些在之前的回答中部分提到,需要结合引用内容中的建议,比如引用[1]中的解决方案部分。最后,生成的相关问题需要围绕日志分析、GC机制、优化方法等方面展开,帮助用户深入理解问题。</think>### 通过JVM日志分析ArrayList扩容OOM问题 #### 一、关键日志参数配置 在启动JVM时需添加以下参数,确保日志包含必要信息: ```bash -XX:+PrintGCDetails # 记录GC详细日志 -XX:+PrintGCDateStamps # 添加时间戳 -XX:+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 # OOM时生成堆转储文件 -Xloggc:/path/to/gc.log # 指定GC日志路径 ``` 此时日志会记录每次GC前后的内存变化[^2]。 --- #### 二、日志分析步骤 ##### 1. **识别扩容触发的内存请求** 在ArrayList扩容时,日志中可能出现如下特征: ``` [Full GC (Allocation Failure) before 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Java heap space] ``` `Allocation Failure`表示尝试分配大数组时失败,结合时间戳可定位到具体扩容操作的位置[^3]。 ##### 2. **分析内存碎片化** 若存在以下GC日志模式,说明内存碎片严重: ``` [ParNew: 871654K->97123K(971776K), 0.0234567 secs] -> 老年代未释放空间: [CMS: 1203456K->1200000K(1300234K)] ``` 此时新生代GC后释放了空间,但老年代占用未减少,导致连续内存不足[^1]。 ##### 3. **主动GC的影响验证** 观察主动调用`System.gc()`后的日志变化: ``` [Full GC (System.gc()) [PSYoungGen: 23456K->0K(256000K)]] [ParOldGen: 1200000K->800000K(1300234K)] ``` 若老年代占用从120万KB降至80万KB,说明内存碎片被整理,连续空间可用性提升[^2]。 ##### 4. **堆转储文件分析** 通过MAT工具分析OOM时生成的堆转储文件(如`java_pid12345.hprof`): - 查找`java.util.ArrayList`对象,检查其`elementData`数组长度是否接近一亿 - 确认数组元素是否占用大量内存(如每个元素为复杂对象) ![MAT中ArrayList内存占用示例](https://via.placeholder.com/600x400?text=ArrayList+elementData+Array) --- #### 三、主动GC的作用机制验证 对比主动GC前后的内存分配日志: ```diff # 未调用主动GC时 - [Allocation Failure: 524288000 bytes] + [Allocation Failure: 524288000 bytes] # 调用主动GC后 - [Full GC (System.gc()) freed 300MB] + [Allocation Failure: 524288000 bytes succeeded] ``` 若第二次分配成功,说明主动GC释放了足够连续内存[^3]。 --- #### 四、优化验证指标 1. **GC后连续内存可用性** 通过`jstat -gcutil <pid>`观察GC后老年代利用率是否显著下降: ``` S0 S1 E O M CCS YGC YGCT FGC FGCT GCT 0.00 25.67 18.45 85.23 94.12 89.01 23 0.678 5 2.345 3.023 ``` `O`列(老年代利用率)从90%+降至80%以下为有效。 2. **内存分配速率** 使用`jcmd <pid> VM.native_memory`查看内存分配历史,确认扩容时内存请求量是否与公式匹配: $$ \text{扩容内存需求} = \text{当前容量} \times 1.5 \times \text{元素大小} $$ --- ### 关键结论 | 现象 | 未主动GC | 主动GC后 | |---------------------|-----------------------|----------------------| | 内存碎片化程度 | 高(老年代占用>90%) | 中(老年代占用<80%) | | 连续内存分配成功率 | 低(OOM频发) | 高(重试后成功) | | GC触发频率 | 低(依赖JVM自动GC) | 可控(手动触发) | ---
评论 8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