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演变、资源关联及趋势洞察
一、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产业结构演变存在普遍规律,这一规律在20世纪30 - 50年代被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和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揭示,并在二战后众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发展进程中得到验证。
(一)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
经济增长的本质包含经济总量增加和产业结构进步两方面。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产业结构是否先进、是否契合自身在国际和区域经济技术交流中的地位以及是否符合自身自然经济特征至关重要。经济总量大幅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同步发生且相互决定。具体表现如下:
1. 政府与企业行动 :调整落后产业结构需实现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快速增长能使更多资金集中于有增长前景的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2. 要素流动与优化 :经济快速增长使资本、原材料和土地等要素在产业内顺畅流动和转移,优化要素组合,强化优势产业发展。
3. 城市化与人口素质提升 :经济增长和总量扩张促进城市化发展和人口素质提高,进而带动二、三产业发展,提升其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人口素质提升是新兴产业和科技发展的前提。
4. 对外贸易与合作 :经济增长推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增加,引入外部技术、商品和设备,促进国内或区域产业结构改善。
克拉克总结了产业结构高级化规律,即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增加,劳动力会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这是由产业间相对收入差异导致的。日本二战后的经济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