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连接、NAT 与防火墙配置全解析
1. 网络连接与私有网络
当路由器拥有第三个带有互联网上行链路的网络接口时,特定配置可让两个子网中的所有主机访问互联网,因为它们将路由器设为默认网关。但问题在于,像 10.23.2.4 这类 IP 地址属于私有网络,无法被整个互联网识别。为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需在路由器上配置网络地址转换(NAT)。
1.1 私有网络选择
若要创建自己的网络,选择 IP 子网时,可向 ISP 购买公网地址块,但因 IPv4 地址有限,成本高且仅适用于搭建对外可见的服务器。多数人作为客户端访问互联网,可选择 RFC 1918/6761 文档中定义的私有子网,如下表所示:
| 网络 | 子网掩码 | CIDR 格式 |
| — | — | — |
| 10.0.0.0 | 255.0.0.0 | 10.0.0.0/8 |
| 192.168.0.0 | 255.255.0.0 | 192.168.0.0/16 |
| 172.16.0.0 | 255.240.0.0 | 172.16.0.0/12 |
除非计划在单个网络中拥有超过 254 个主机,否则可选择如 10.23.2.0/24 这样的小子网。不过,互联网上的主机对私有子网一无所知,不会向其发送数据包,因此需要路由器来填补私有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空白。
1.2 NAT 工作原理
NAT 是共享单个 IP 地址与私有网络的常用方式,在家庭和小型办公室网络中几乎通用。在 Linux 中,多数人使用的 NAT 变体是 IP 伪装。其基本原理是路由器不仅在子网间传输数据包,还会在传输前对其进行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