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sorFlow中Sequence-to-Sequence样例代码详解

本文深入解析TensorFlow中的Sequence-to-Sequence模型,包括基础的seq2seq库函数`basic_rnn_seq2seq`和`embedding_attention_seq2seq`的使用,以及在模型实现中采用的sample softmax策略和bucketing策略。通过对源代码的详细解读,帮助读者理解模型的工作原理和工程实践。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在NLP领域,sequence to sequence模型有很多应用,比如机器翻译、自动应答机器人等。在看懂了相关的论文后,我开始研读TensorFlow提供的源代码,刚开始看时感觉非常晦涩,现在基本都弄懂了,我在这里主要介绍Sequence-to-Sequence Models用到的理论,然后对源代码进行详解,也算是对自己这两周的学习进行一下总结,如果也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

sequence-to-sequence模型

在NLP中最为常见的模型是language model,它的研究对象是单一序列,而本文中的sequence to sequence模型同时研究两个序列。经典的sequence-to-sequence模型由两个RNN网络构成,一个被称为“encoder”,另一个则称为“decoder”,前者负责把variable-length序列编码成fixed-length向量表示,后者负责把fixed_length向量表示解码成variable-length输出,它的基本网络结构如下,

其中每一个小圆圈代表一个cell,比如GRUcell、LSTMcell、multi-layer-GRUcell、multi-layer-GRUcell等。这里比较直观的解释就是,encoder的最终隐状态c包含了输入序列的所有信息,因此可以使用c进行解码输出。尽管“encoder”或者“decoder”内部存在权值共享,但encoder和decoder之间一般具有不同的一套参数。在训练sequence-to-sequence模型时,类似于有监督学习模型,最大化目标函数 θ ∗ = a r g max ⁡ θ ∑ n = N ∑ t = 1 T n l o g P ( y t n ∣ y &lt; t n , x n ) \theta^{*}=arg\max_{\theta}\sum_{n=}^{N}\sum_{t=1}^{T_{n}}logP(y_{t}^{n}|y_{&lt;t}^{n},x^{n}) θ=argθmaxn=Nt=1TnlogP(ytny<tn,xn)  其中 p ( y t ∣ y 1 , . . , y t − 1 , c ) = g ( y t − 1 , s t , c ) = 1 Z e x p ( w t T ϕ ( y t − 1 , z t , c t ) + b t ) p({y_{t}|y_{1},..,y_{t-1}}, c)=g(y_{t-1},s_{t},c)=\frac{1}{Z}exp(w_{t}^{T}\phi (y_{t-1},z_{t},c_{t})+b_{t}) p(yty1,..,yt1,c)=g(yt1,st,c)=Z1exp(wtTϕ(yt1,zt,ct)

评论 17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