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简历上没有一个精通的运维工程师。请点击上方的蓝色《运维小路》关注我,下面的思维导图也是预计更新的内容和当前进度(不定时更新)。
中间件,我给它的定义就是为了实现某系业务功能依赖的软件,包括如下部分:
Web服务器
代理服务器
ZooKeeper
Kafka
RabbitMQ(本章节)
没处理过RabbitMQ网络分区的运维,不是好运维。虽然这是一句玩笑话,但是也从侧面说明网络分区的问题在RabbitMQ里面重要性。
虽然我们用镜像队列解决了RabbitMQ高可用的问题,但是高可用也给我们来了他最大的问题:网络分区,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RabbitMQ的网络分区。
RabbitMQ 的网络分区(Network Partition)是指集群中的节点之间由于网络故障导致彼此失去连接,从而将原本统一的集群分裂成多个独立运作的子集群(称为“分区”)的现象。这是分布式系统(尤其是基于 Erlang 的 RabbitMQ)中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因为它会破坏数据一致性,导致脑裂(Split-Brain)的发生。
以下是关于 RabbitMQ 网络分区的详细介绍:
1. 根本原因
-
网络中断: 节点间的网络连接暂时或永久性中断(交换机、路由器故障、网线问题、防火墙配置错误、云网络分区等)。
-
资源耗尽: 节点因 CPU、内存、磁盘 I/O 或文件描述符耗尽而无法及时响应其他节点的心跳,被其他节点误判为离线。
-
不稳定的网络: 高延迟或频繁丢包可能导致心跳超时,触发分区。
2. 核心问题:脑裂 (Split-Brain)
当一个集群被分区后,每个分区内的节点都认为自己是“活着的”,而其他分区的节点是“死掉的”或“不可达的”。这会导致严重问题:
-
队列与消息的歧义: 同一个队列(尤其是镜像队列)可能在不同分区中同时存在一个活跃的 Master(主副本)。两个 Master 都能接收生产者的消息并服务消费者。
-
数据不一致: 由于两个 Master 独立处理消息(发布、消费、确认),它们各自维护的消息状态(队列内容、消息顺序、消费状态)会迅速分叉,变得不一致。
-
客户端混乱: 连接到不同分区的客户端可能看到完全不同的队列状态,或者操作成功但实际只在一个分区生效。
3. RabbitMQ 的处理策略:pause-minority
模式 (默认且推荐)
RabbitMQ 默认采用 pause-minority
模式来自动处理网络分区,旨在防止脑裂:
-
原理: 每个节点都会持续监控与其他节点的连接状态。当节点检测到它无法连接到集群中的大多数节点时(即它自己处于少数派分区),它会自动暂停(pause)自己。
-
效果:
-
多数派分区: 能连接到集群中超过半数节点的分区会继续正常运行。它拥有“法定人数”(Quorum),可以安全地处理操作。
-
少数派分区: 无法连接到集群中超过半数节点的分区会自动暂停其 RabbitMQ 应用(Erlang 进程)。节点进程仍在运行,但不再接受客户端连接、处理消息或参与集群操作。它看起来像是“挂起”或“冻结”了。
-
-
目的: 确保在发生分区时,最多只有一个分区(即拥有大多数节点的那个分区)能够保持活跃并处理流量,从而避免了脑裂和不一致。
-
恢复: 当网络恢复,暂停的节点(少数派)重新能够连接到集群中的大多数节点时,它会自动解除暂停状态,并从当前有效的多数派分区同步状态和数据(可能需要处理冲突)。
注:这个自动降级也并不是万能的,还需要关注更多的信息。
4. 如何检测网络分区?
RabbitMQ 提供了多种途径:
-
管理 UI: 首页顶部会有醒目的红色警告横幅 “Partition(s) detected”,并列出受影响的节点及其所在分区。
Nodes
页面中,被暂停的节点状态会显示为Partition
。 -
CLI 命令:
-
rabbitmq-diagnostics cluster_status
:输出中会明确显示partitions
部分,列出每个分区包含的节点。 -
rabbitmqctl cluster_status
:较老版本,输出格式不同,但也会包含分区信息。
-
-
日志文件: RabbitMQ 节点的日志文件(通常在
/var/log/rabbitmq/
下)会记录检测到分区、节点暂停/恢复等关键事件,包含详细原因。
运维小路
一个不会开发的运维!一个要学开发的运维!一个学不会开发的运维!欢迎大家骚扰的运维!
关注微信公众号《运维小路》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