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目前为止,I2C、SPI和UART等仍然是电子嵌入式设备中最常用的通信协议。本文将剖析这三种协议,让大家清楚、直观地了解它们的功能、优点和局限性,并辅以GIF动图展示。**
一、I2C协议
I2C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通常用于连接低速设备,如传感器、存储器和其他外设。它使用两根线(SCL和SDA)来实现双向通信,具有地址定向性和主从模式。
优点:
多设备支持:I2C支持多个设备连接到同一总线上,每个设备都有唯一的地址。
简单:I2C协议相对简单,易于实现和调试。
低功耗:在空闲状态时,I2C总线上的器件可以进入低功耗模式,节省能量。
缺点:
速度较慢:I2C通信速度较低,适用于低速设备。
受限制:I2C的总线长度和设备数量受到限制,过长的总线可能导致通信问题。
冲突:当多个设备尝试同时发送数据时,可能会发生冲突,需要额外的冲突检测和处理机制。
应用案例:
就其应用而言,连接方面,I2C在需要简单且经济的通信环境中表现出色。它尤其擅长在小型传感器、LCD屏幕和RTC(实时时钟)模块中使用。
此外,I2C由于其在紧凑电路中的效率,在温度控制设备、电池管理系统和LED控制器中很有用。但在需要快速或长距离数据传输的项目中,最好选择其他协议。
二、SPI协议
SPI(串行外设接口)以其高速度而著称,使其成为快速通信的首选。与I2C不同,SPI使用四线工作:MISO(主输入从输出)、MOSI(主输出从输入)、SCK(串行时钟)和SS(从选择),允许全双工通信(发送和同时接收)。尽管简单且速度快,但SPI比I2C需要更多的引脚,这可能是电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优点:
高速:SPI通信速度较快,适用于对速度要求较高的应用。
全双工:SPI支持全双工通信,可以同时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
简单:SPI的通信协议相对简单,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