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设计题浅谈

(1) 要求设计一个DNS的Cache结构,要求能够满足每秒5000以上的查询,满足IP数据的快速插入,查询的速度要快。(题目还给出了一系列的数据,比如:站点数总共为5000万,IP地址有1000万,等等)

(2) 有N台机器,M个文件,文件可以以任意方式存放到任意机器上,文件可任意分割成若干块。假设这N台机器的宕机率小于1/3,想在宕机时可以从其他未宕机的机器中完整导出这M个文件,求最好的存放与分割策略。
(3) 假设有三十台服务器,每个上面都存有上百亿条数据(有可能重复),如何找出这三十台机器中,根据某关键字,重复出现次数最多的前100条?要求用Hadoop来做。
(4) 设计一个系统,要求写速度尽可能高,说明设计原理。
(5) 设计一个高并发系统,说明架构和关键技术要点。
(6) 有25T的log(query->queryinfo),log在不段的增长,设计一个方案,给出一个query能快速反回queryinfo


以上所有问题中凡是不涉及并发的,基本可以采用google的三个技术解决,分别为:GFS,MapReduce,Bigtable,这三个技术被称为“google三驾马车”,google只公开了论文而未开源代码,开源界对此非常有兴趣,仿照这三篇论文实现了一系列软件,如:Hadoop、HBase、HDFS、Cassandra等。

在google这些技术还未出现之前,企业界在设计大规模分布式系统时,采用的架构往往是database+sharding+cache,现在很多公司(比如taobao,weibo.com)仍采用这种架构。在这种架构中,仍有很多问题值得去探讨。如采用什么数据库,是SQL界的MySQL还是NoSQL界的Redis/TFS,两者有何优劣? 采用什么方式sharding(数据分片),是水平分片还是垂直分片?据网上资料显示,weibo.com和taobao图片存储中曾采用的架构是Redis/MySQL/TFS+sharding+cache,该架构解释如下:前端cache是为了提高响应速度,后端数据库则用于数据永久存储,防止数据丢失,而sharding是为了在多台机器间分摊负载。最前端由大块大块的cache组成,要保证至少99%(该数据在weibo.com架构中的是自己猜的,而taobao图片存储模块是真实的)的访问数据落在cache中,这样可以保证用户访问速度,减少后端数据库的压力,此外,为了保证前端cache中数据与后端数据库中数据一致,需要有一个中间件异步更新(为啥异步?理由简单:同步代价太高。异步有缺定,如何弥补?)数据,这个有些人可能比较清楚,新浪有个开源软件叫memcachedb(整合了Berkeley DB和Memcached),正是完成此功能。另外,为了分摊负载压力和海量数据,会将用户微博信息经过片后存放到不同节点上(称为“sharding”)。

这种架构优点非常明显:简单,在数据量和用户量较小的时候完全可以胜任。早晚一天暴露出来,即:扩展性和容错性太差,维护成本非常高,尤其是数据量和用户量暴增之后,系统不能通过简单的增加机器解决该问题。

于是乎,新的架构便出现了。主要还是google的那一套东西,下面分别说一下:


GFS是一个可扩展的分布式文件系统,用于大型的、分布式的、对大量数据进行访问的应用。它运行于廉价的普通硬件上,提供容错功能。现在开源界有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该文件系统虽然弥补了数据库+sharding的很多缺点,但自身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采用master/slave架构,因而存在单点故障问题;元数据信息全部存放在master端的内存中,因而不适合存储小文件,或者说如果存储的大量小文件,那么存储的总数据量不会太大。

MapReduce是针对分布式并行计算的一套编程模型。他最大的优点是:编程接口简单,自动备份(数据默认情况下会自动备三份),自动容错和隐藏跨机器间的通信。在Hadoop中,MapReduce作为分布计算框架,而HDFS作为底层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但MapReduce不是与HDFS耦合在一起的,你完全可以使用自己的分布式文件系统替换掉HDFS。当前MapReduce有很多开源实现,如Java实现Hadoop MapReduce,C++实现Sector/sphere等,甚至有些数据库厂商将MapReduce集成到数据库中了。

BigTable俗称“大表”,是用来存储结构化数据的,个人觉得,BigTable在开源界最火爆,其开源实现最多,包括:HBase,Cassandra,levelDB等,使用也非常广泛。

除了google的这三家马车,还有其他一些技术:

Dynamo:亚马逊的key-value模式的存储平台,可用性和扩展性都很好,采用DHT(Distributed Hash Table)对数据分片,解决单点故障问题,在Cassandra中,也借鉴了该技术,在BT和电驴的中,也采用了类似算法。

虚拟节点技术:该技术常用于分布式数据分片中。具体应用场景是:有一大坨数据(maybe TB级或者PB级),我们需按照某个字段(key)分片存储到几十(或者更多)台机器上,同时想尽量负载均衡且容易扩展。传统的做法是:Hash(key) mod N,这种方法最大缺点是不容易扩展,即:增加或者减少机器均会导致数据全部重分布,代价忒大。于是乎,新技术诞生了,其中一种是上面提到的DHT,现在已经被很多大型系统采用,还有一种是对“Hash(key) mod N”的改进:假设我们要将数据分不到20台机器上,传统做法是hash(key) mod 20,而改进后,N取值要远大于20,比如是20000000,然后我们采用额外一张表记录每个节点存储的key的模值,比如:

node1:0~1000000

node2:1000001~2000000

。。。。。。

这样,当添加一个新的节点时,只需将每个节点上部分数据移动给新节点,同时修改一下这个表即可。

Thrift:Thrift是一个跨语言的RPC框架,分别解释一下“RPC”和“跨语言”,RPC是远程过程调用,其使用方式与调用一个普通函数一样,但执行体发生在远程机器上。跨语言是指不同语言之间进行通信,比如c/s架构中,server端采用C++编写,client端采用PHP编写,怎样让两者之间通信,thrift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文章最前面的几道题均可以映射到以上几个系统中的某个模块中,如:

(1) 关于高并发系统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点:缓存,索引,数据分片,锁粒度尽可能小。

(2) 问题2涉及到现在通用的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副本存放策略。一般是将大文件切分成小的block(如64MB)后,以block为单位存放三份到不同的节点上,这三份数据的位置需根据网络拓扑结构配置,一般而言,如果不考虑跨数据中心,可以这样存放:两个副本存放在同一个机架的不同节点上,而另外一个副本存放在另一个机架上,这样从效率和可靠性上,都是最优的(这个google公布的文档中有专门的证明,有兴趣的可参阅一下。)。如果考虑跨数据中心,可将两份存在一个数据中心的不同机架上,另一份放到另一个数据中心。

(3)问题4涉及到BigTable的模型。主要思想是将随机写转化为顺序写,进而大大提高写速度。具体是:由于磁盘物理结构的独特设计,其并发的随机写(主要是因为磁盘寻道时间长)非常慢,考虑到这一点,在BigTable模型中,首先会将并发写的大批数据放到一个内存表(称为“memtable”)中,当该表大到一定程度后,会顺序写到一个磁盘表(称为“SSTable”)中,这种写是顺序写,效率极高。说到这,可能有读者问,随机读可不可以这样优化?答案是:看情况。通常而言,如果读并发度不高,则不可以这么做,因为如果将多个读重新排列组合后再执行,系统的响应时间太慢,用户可能接受不了,而如果读并发度极高,也许可以采用类似机制。

本文暂时写到这,读者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欢迎联系我,与我探讨。

### 串口通讯协议设计规范与最佳实践 #### 设计规范 串口通信作为一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在硬件和软件层面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规范,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 **波特率设置** 波特率决定了每秒传输的数据位数。为了保证双方设备之间的同步性,必须严格匹配波特率参数[^2]。通常情况下,常用的波特率为9600、115200等标准化数值。 2. **数据帧结构** 数据帧由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可选)、停止位组成。具体配置如下: - 起始位:固定为低电平,表示一帧数据的开始。 - 数据位:一般为7到8位,取决于实际需求。 - 奇偶校验位:用于检测传输错误,可以选择无校验、奇校验或偶校验。 - 停止位:高电平持续时间,可以是一倍或多倍于比特周期。 3. **超时机制** 在长时间未接收到有效数据时,应引入超时机制来防止死锁现象的发生。这可以通过定时器实现,并结合事件驱动模型提升程序响应效率[^1]。 4. **流控策略** 实现软硬件握手功能非常重要。常用的方法包括XON/XOFF字符控制或者RTS/CTS信号线管理流量方向及速率调整。 #### 最佳实践 除了基本的设计原则之外,还有一些经过验证的最佳实践经验可以帮助优化整个过程: 1. **CRC校验增强可靠性** 循环冗余检验(CRC)算法被广泛应用于保障消息完整性方面。特别是在噪声环境较为恶劣条件下尤为必要[^2]。 2. **采用异步模式减少耦合度** 使用UART这样的通用异步接收发送装置(UART),可以在不依赖外部时钟源的前提下完成高效的信息交换操作[^4]。 3. **模块化编码提高维护便利性** 将复杂的逻辑分解成独立的功能单元分别处理,比如初始化函数单独封装;读写操作各自定义接口形式等等做法均有利于后期升级迭代工作开展顺利进行下去。 4. **充分考虑边界条件测试覆盖范围广** 对极端情况下的行为表现给予特别关注,例如缓冲区溢出保护措施安排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整体性能指标达成效果如何评估等问都要仔细考量清楚才行。 ```python import serial from time import sleep def init_serial(port='/dev/ttyUSB0', baudrate=115200, timeout=1): ser = serial.Serial( port=port, baudrate=baudrate, parity=serial.PARITY_NONE, stopbits=serial.STOPBITS_ONE, bytesize=serial.EIGHTBITS, timeout=timeout ) if not ser.is_open: raise Exception(f"Failed to open {port}") return ser def send_data(ser, data): try: ser.write(data.encode()) sleep(0.1) # Allow some delay for transmission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e) def read_response(ser): response = "" while True: byte = ser.read().decode('utf-8') if not byte or byte == '\n': break response += byte return response.strip() ``` 以上代码片段展示了如何利用Python中的`pyserial`库创建一个简单的串口通信应用程序实例。其中包括了端口打开、数据发送以及响应读取等功能部分演示说明[^2]。 #### 标准参考 不同领域可能会有不同的特定要求和技术规格书可供查阅学习借鉴之处很多。例如工业自动化场景下经常涉及到Modbus RTU/TCP协议栈构建任务就需要参照官方文档指南执行相应步骤动作序列组合起来形成最终解决方案成果展示出来供大家交流讨论共同进步成长壮大队伍规模扩大影响力范围延伸出去影响更多人群受益匪浅值得推荐尝试一下看看效果怎样再做进一步改进完善细节方面的不足之处加以弥补修正过来达到预期目标为止结束本次话分享环节谢谢大家的支持配合共同努力创造美好未来前景无限光明灿烂辉煌明天等着我们一起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篇章吧!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