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成像技术:从传统方法到压缩感知的革新
1. 引言
深度成像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如安防领域的人体检测和人流量估计。目前,基于Kinect传感器的数千篇科研论文大多采用结构光版本,若升级到飞行时间(ToF)版本,其成果有望显著提升。随着研究人员采用ToF Kinect,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拓宽。然而,ToF成像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尤其是基于PMD技术的相机,存在横向分辨率低和深度精度有限等问题。压缩感知(CS)理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2. 传统深度成像方法
深度成像常被视为三维(3D)成像的一种特定形式,旨在通过二维数据阵列捕捉场景的3D信息。常见的深度成像方法有以下几种:
- 激光扫描仪 :在需要高精度深度测量时是首选。可基于飞行时间原理或三角测量原理。ToF激光扫描仪测量光往返的时间或相位差来确定距离,精度与时间测量精度直接相关且在测量范围内通常恒定;三角测量扫描仪通过相机接收反射信号,利用三角形原理计算距离,精度随距离的平方减小。激光扫描仪的横向分辨率通常较高,但数据采集是顺序进行的,对于高分辨率采集,时间可能较长,且要求场景和设备严格静止。
- 立体系统 :利用两个相机从不同位置拍摄场景,通过计算视差图来获取深度信息。该方法基本概念上是被动的,但实际应用中需处理镜头畸变和相机对齐问题。深度估计对近距离物体更准确,但存在视差问题、匹配困难和缺乏纹理区域对应关系难以建立等问题。主动立体方法如投影结构光可部分解决这些问题,但被动立体系统通常难以提供密集的深度图像。
- 光编码技术:Kinect传感器 :源于结构光范围成像
压缩感知赋能深度成像革新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