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的回收机制:
Redis 在自己的对象系统中构建了一个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技术实现的内存回收机制, 通过这一机制, 程序可以通过跟踪对象的引用计数信息, 在适当的时候自动释放对象并进行内存回收。
对象的引用计数信息会随着对象的使用状态而不断变化:
- 在创建一个新对象时, 引用计数的值会被初始化为
1
; - 当对象被一个新程序使用时, 它的引用计数值会被增一;
- 当对象不再被一个程序使用时, 它的引用计数值会被减一;
- 当对象的引用计数值变为
0
时, 对象所占用的内存会被释放。
函数 | 作用 |
---|---|
incrRefCount | 将对象的引用计数值增一。 |
decrRefCount | 将对象的引用计数值减一, 当对象的引用计数值等于 0 时, 释放对象。 |
resetRefCount | 将对象的引用计数值设置为 0 , 但并不释放对象, 这个函数通常在需要重新设置对象的引用计数值时使用。 |
对象的整个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创建对象、操作对象、释放对象三个阶段
- Redis 数据库中的每个键值对的键和值都是一个对象。
- Redis 共有字符串、列表、哈希、集合、有序集合五种类型的对象, 每种类型的对象至少都有两种或以上的编码方式, 不同的编码可以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上优化对象的使用效率。
- 服务器在执行某些命令之前, 会先检查给定键的类型能否执行指定的命令, 而检查一个键的类型就是检查键的值对象的类型。
- Redis 的对象系统带有引用计数实现的内存回收机制, 当一个对象不再被使用时, 该对象所占用的内存就会被自动释放。
- Redis 会共享值为
0
到9999
的字符串对象。 - 对象会记录自己的最后一次被访问的时间, 这个时间可以用于计算对象的空转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