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投票与政务工作流安全:技术解析与实践探索
电子投票协议的发展与挑战
电子投票作为一种新兴的投票方式,在提高投票效率和便捷性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安全和隐私挑战。
在电子投票协议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 Chaum的Mix - nets方案 :基于网络置换的概念,通过混淆链接来保护选民隐私。
- Chaum的盲签名 :在该方案中,盲签名的概念被大量使用,与某些电子投票协议类似。
- 同态方案 :利用概率密码系统的特性。
然而,对于电子民意调查协议来说,时间效率和简单性是两个重要目标。基于Mixnet和同态函数的方法过于复杂且耗时,不太适合用于民意调查系统。
以下是一些过往电子投票系统的尝试:
| 协议名称 | 提出者 | 优点 | 缺点 |
| — | — | — | — |
| 1981年Chaum协议 | Chaum | 依赖公钥密码学 | 不能保证选民隐私 |
| 1988年Chaum协议 | Chaum | 无条件隐藏选民身份 | 整个投票程序可能被单个选民破坏 |
| 1986年Cohen协议 | Cohen | - | 不简单且效率不高,选民需大学水平数学知识独立验证结果 |
| 1994年Benaloh和Tuinstra协议 | Benaloh和Tuinstra | 选民可轻松验证结果 | 需使用投票亭,违反移动性 |
| 双机构协议(Two Agency Protoc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