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a 11235 RMQ

本文详细介绍了RMQ算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场景,并通过一个具体的实战案例展示了如何将RMQ算法应用于解决特定类型的问题。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首先讲一下RMQ算法的意思。

RMQ(Range Minimum Query,RMQ)范围最小值,给出一个n个元素的数组,计算min(A[L],A[L+1],...,A[R-1],A[R]);

这里运用了dp,先构建d[i][j]表示第i位开始2^j个元素中最小的值;

转移方程d[i][j]=min(d[i][j-1],d[i+2^(j-1)][j-1]);

建议画一张图来体验一下这个的意思。

 

实现:

1 void RMQ_init(int n)
2 {
3     for(int i=1;i<=n;i++) d[i][0]=s1[i];
4     for(int j=1;(1<<j)<=n;j++){
5         for(int i=1;i+(1<<(j-1))<=n;i++){
6             d[i][j]=max(d[i][j-1],d[i+(1<<(j-1))][j-1]);
7         }
8     }
9 }

在查找的时候找到(1<<j)<=(R-L+1)的j的最大值,也就是说2^j<=(R-L+1)同时还有2^(j-1)>=(R-L+1)/2;

从L开始往右找2^(j-1)个元素的最小值,即d[L][j-1];

以R结尾的连续的2^(j-1)个元素的最小值,即d[R-(1<<(j-1))+1][j-1];

再求以上两值的最小值,呃呃,就算出来了。中间重叠计算的元素不影响最后结果。

实现:

1 int RMQ(int L,int R)
2 {
3     int k=0;
4     while((1<<(k+1)) <= R-L+1) k++;
5     return max(d[L][k],d[R-(1<<k)+1][k]);
6 }

 

这样就开心地学会了RMQ~~

 

现在开始实战

先把题目给出的非降序序列变成计数的形式,比如-1 -1 1 1 1 1 3 10 10 10,变成2 4 1 3;

因为题目不是直接问你第几段到第几段,而是给你两个下标L,R,要你求最大值,所以你要记录一下每个下标对应的段的下标。

比如以上的序列就要变成1 1 2 2 2 2 3 4 4 4;

然后由于题目问你的时候,给你的下标不会恰好就是左边段的起始点和右边段的结束点;

所以,要把一个询问拆成三小块:

1.L到L对应段的最右有多少元素;

2.R到R对应段的最左有多少元素;

3.L对应段右边第一个段,和R对应段左边第一个段,之间最大为多少。

那么只要把RMQ的求最小值变为求最大值就可以求出来了。

实现:

 1 #include <stdio.h>
 2 const int maxn=100005;
 3 
 4 int s[maxn],s1[maxn];
 5 int d[maxn][20];
 6 int num[maxn],left[maxn],right[maxn];
 7 
 8 int max(int x,int y)
 9 {
10     return (x>y)?x:y;
11 }
12 
13 void RMQ_init(int n)
14 {
15     for(int i=1;i<=n;i++) d[i][0]=s1[i];
16     for(int j=1;(1<<j)<=n;j++){
17         for(int i=1;i+(1<<(j-1))<=n;i++){
18             d[i][j]=max(d[i][j-1],d[i+(1<<(j-1))][j-1]);
19         }
20     }
21 }
22 
23 int RMQ(int L,int R)
24 {
25     int k=0;
26     while((1<<(k+1)) <= R-L+1) k++;
27     return max(d[L][k],d[R-(1<<k)+1][k]);
28 }
29 
30 int main()
31 {
32     int n,q,rear,L,R,ans;
33     while(~scanf("%d %d",&n,&q)&&n){
34         rear=0;
35         for(int i=1;i<=n;i++){
36             scanf("%d",&s[i]);
37             if(s[i]!=s[i-1]){
38                 s1[++rear]=1;
39                 left[rear]=i;
40             }
41             else s1[rear]++;
42             right[rear]=i;
43             num[i]=rear;
44         }
45         RMQ_init(rear);
46         while(q--){
47             scanf("%d %d",&L,&R);
48             if(num[L]==num[R]) ans=R-L+1;
49             else if(num[L]+1==num[R]){
50                 ans=max(right[num[L]]-L+1,R-left[num[R]]+1);
51             }else{
52                 ans=max(right[num[L]]-L+1,R-left[num[R]]+1);
53                 ans=max(ans,RMQ(num[right[num[L]]+1],num[left[num[R]]-1]));
54             }
55             printf("%d\n",ans);
56         }
57     }
58     return 0;
59 }

对于其中L和R是同一个段,和L和R是相邻的段的情况要分开讨论,容易实现。

thx

标题基于SpringBoot+Vue的社区便民服务平台研究AI更换标题第1章引言介绍社区便民服务平台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基于SpringBoot+Vue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创新点。1.1研究背景与意义分析社区便民服务的重要性,以及SpringBoot+Vue技术在平台建设中的优势。1.2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国内外在社区便民服务平台方面的发展现状。1.3研究方法与创新点阐述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在SpringBoot+Vue技术应用上的创新之处。第2章相关理论介绍SpringBoot和Vue的相关理论基础,以及它们在社区便民服务平台中的应用。2.1SpringBoot技术概述解释SpringBoot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便民服务平台中的应用价值。2.2Vue技术概述阐述Vue的核心思想、技术特性及其在前端界面开发中的优势。2.3SpringBoot与Vue的整合应用探讨SpringBoot与Vue如何有效整合,以提升社区便民服务平台的性能。第3章平台需求分析与设计分析社区便民服务平台的需求,并基于SpringBoot+Vue技术进行平台设计。3.1需求分析明确平台需满足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3.2架构设计设计平台的整体架构,包括前后端分离、模块化设计等思想。3.3数据库设计根据平台需求设计合理的数据库结构,包括数据表、字段等。第4章平台实现与关键技术详细阐述基于SpringBoot+Vue的社区便民服务平台的实现过程及关键技术。4.1后端服务实现使用SpringBoot实现后端服务,包括用户管理、服务管理等核心功能。4.2前端界面实现采用Vue技术实现前端界面,提供友好的用户交互体验。4.3前后端交互技术探讨前后端数据交互的方式,如RESTful API、WebSocket等。第5章平台测试与优化对实现的社区便民服务平台进行全面测试,并针对问题进行优化。5.1测试环境与工具介绍测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