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说过:“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里的“好”代表什么呢?并不是善良的事情,而是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所以,标准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于好事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比如受到了欺负,A认为你无礼在先我就报官惩罚你,伸张正义。B认为忍一时风平浪静,息事宁人。C认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勇敢回击。
到底谁做得对?如果坚持所谓的“善”一定会劝被欺负的人,忍一时风平浪静,并且还要在心中原谅对方,因为冤家宜解不宜结。与此同时可能还会谴责C,认为如果反击回去,那和对方有什么区别。这难道就是“善”么?但大多数的人便认为这种才叫善,只有忍气吞声打不还手,才是善,显然是很荒谬的。
之前有人问我:“寿老,我面对同行的恶意竞争该怎么办?已经忍气吞声好几个月了,他们不仅抢单子,还挖走了我们几个员工。我现在每日都睡不着,是不是我格局还不够?我该怎么办?是反击还是当作没看见。”
我回复的是:“在不违背道德和法律的前提下,当然可用合理反击,最好做到一击必胜,如果实力还不够就想办法。你睡不着不是因为格局不够,而是这个事情没解决。”我从不去劝别人,你要善良,你要宽容,我觉得这种建议就是道德绑架。
作者探讨了不同人对于'好事'的理解,如应对欺凌的不同策略,强调个体价值观的重要性,质疑'忍气吞声即为善'的普遍观点。讨论了是否应该在道德和法律框架下合理反击,而非单纯地道德规劝。
3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